摘要 | 第1-8页 |
Abstract | 第8-16页 |
导论 | 第16-45页 |
第一节 研究背景与选题意义 | 第16-23页 |
一、研究背景 | 第16-19页 |
二、选题意义 | 第19-23页 |
第二节 相关研究综述 | 第23-32页 |
一、农民的土地权利 | 第24-25页 |
二、基层政府侵犯农民地权行为的特征 | 第25-26页 |
三、公权力侵犯农民地权的行为主体与侵权类型 | 第26-27页 |
四、对基层政府侵犯农民地权原因的分析 | 第27-29页 |
五、治理基层政府侵犯农民地权现象的对策 | 第29-31页 |
六、总结评论 | 第31-32页 |
第三节 基本概念与研究框架 | 第32-38页 |
一、基本概念 | 第32-37页 |
二、研究思路与分析框架 | 第37-38页 |
第四节 理论基础:公共选择理论 | 第38-41页 |
第五节 研究方法与创新点 | 第41-45页 |
一、研究方法 | 第41-42页 |
二、研究中的不足 | 第42页 |
三、可能的创新点 | 第42-45页 |
第一章 基层政府侵犯农民地权的类型及影响 | 第45-75页 |
第一节 农地权利分类及其变动的制度要求 | 第45-54页 |
一、农地权利的分类 | 第45-50页 |
二、农地权利变动的制度要求 | 第50-54页 |
第二节 基层政府侵犯农民地权行为的主要类型 | 第54-68页 |
一、强迫农民流转土地 | 第55-58页 |
二、强制收回农民宅基地 | 第58-61页 |
三、侵犯农民土地承包经营自主权 | 第61-62页 |
四、主导或推动违法用地 | 第62-68页 |
第三节 基层政府侵犯农民地权对国家治理的影响 | 第68-75页 |
一、农民的生存受到挑战 | 第69-71页 |
二、危及农村社会稳定 | 第71-73页 |
三、严重降低基层政府公信力 | 第73-75页 |
第二章 基层政府侵犯农民地权的动因 | 第75-105页 |
第一节 基层政府侵犯农民地权的政治制度背景 | 第75-86页 |
一、官员考核与晋升制度:自上而下、注重经济 | 第75-77页 |
二、侵犯的政治动机:以地保职与升职 | 第77-86页 |
第二节 基层政府侵犯农民地权的财政制度背景 | 第86-95页 |
一、分税制与基层政府追求地方财政增长 | 第86-90页 |
二、侵权的经济动机:“以地生财” | 第90-95页 |
第三节 村委会侵犯农民地权的动因 | 第95-103页 |
一、村民自治“行政化” | 第96-100页 |
二、村委会成员权力寻租 | 第100-101页 |
三、村民自治财政危机 | 第101-103页 |
小结 | 第103-105页 |
第三章 基层政府侵犯农民地权的达成机理 | 第105-151页 |
第一节 基层政府滥用土地管理权 | 第105-132页 |
一、中国政府间土地管理权的配置 | 第105-113页 |
二、村民委员会的土地管理权 | 第113-114页 |
三、基层政府滥用土地管理权的具体途径 | 第114-132页 |
第二节 压制农民的利益表达 | 第132-145页 |
一、地权:农民生存权与发展权实现的重要基础 | 第132-133页 |
二、农民利益表达的途径及其分类 | 第133-137页 |
三、利益表达的重要作用:揭露、阻止基层政府侵犯地权 | 第137-138页 |
四、基层政府压制农民利益表达的途径 | 第138-145页 |
第三节 土地管理执法体系监管能力低下 | 第145-151页 |
一、改革开放后土地执法监管体系的演变 | 第145-147页 |
二、多重原因导致土地管理执法体系监管能力低下 | 第147-151页 |
第四章 基层政府侵犯农民地权的治理思路 | 第151-162页 |
第一节 治理基层政府侵犯农民地权应遵循的基本原则 | 第151-154页 |
一、兼顾农民地权保障与基层政府官员利益诉求 | 第151-153页 |
二、以权力制约权力与以权利制约权力相结合 | 第153-154页 |
第二节 治理基层政府侵犯农民地权需避免的误区 | 第154-159页 |
一、农地私有化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当前的土地问题 | 第155-158页 |
二、违法征收农地只是基层政府侵犯农民地权诸类型中的一种 | 第158-159页 |
第三节 治理基层政府侵犯农民地权需注意的两个问题 | 第159-162页 |
一、综合考虑“应该如何”和“如何可能” | 第159-160页 |
二、强调被动整治,更要重视主动变革 | 第160-162页 |
第五章 基层政府侵犯农民地权现象的治理对策 | 第162-176页 |
第一节 完善官员考核制度,调整财税与事责制度 | 第163-168页 |
一、改革官员政绩考核制度与机制 | 第163-165页 |
二、尽快建立基层政府事权与财权相一致的制度 | 第165-168页 |
第二节 完善以地权为中心的农民权利体系 | 第168-171页 |
一、真正落实农民的土地权利主体地位 | 第169-170页 |
二、保障农民在征地过程中的程序性权利 | 第170-171页 |
第三节 进一步规范基层政府的土地管理权 | 第171-176页 |
一、完善县乡政府的土地规划修改权运行程序 | 第171-172页 |
二、确定“公共利益”边界 | 第172-174页 |
三、消除“政府垄断土地一级市场” | 第174-176页 |
第四节 推进土地违法问责制度的执行 | 第176-188页 |
一、土地违法问责存在的问题 | 第177-178页 |
二、完善土地问责制度的对策 | 第178-181页 |
第五节 完善土地督察制度 | 第181-184页 |
一、增加刚性权力,提升土地督察机构的法律地位 | 第181-182页 |
二、改进土地督察工作机制 | 第182-183页 |
三、完善对土地督察工作的激励与约束制度 | 第183-184页 |
第六节 完善村民自治制度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 | 第184-188页 |
一、村民自治去“行政化” | 第184-185页 |
二、完善村务监督制度,确保村委会权力依法运行 | 第185-186页 |
三、组建农会,提高农民维护地权的能力 | 第186-188页 |
结语 | 第188-190页 |
参考文献 | 第190-197页 |
致谢 | 第197-199页 |
个人简历 | 第19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