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7页 |
| ABSTRACT | 第7-9页 |
| 缩略词 | 第9-10页 |
| 目录 | 第10-12页 |
| 1 文献综述 | 第12-29页 |
| ·植物对逆境的应答及其抗性机制 | 第13-15页 |
| ·高盐胁迫对植物生长发育影响 | 第14页 |
| ·低温胁迫对植物生长发育的影响 | 第14页 |
| ·干旱胁迫对植物生长发育的影响 | 第14-15页 |
| ·大豆抗旱相关转录因子研究进展 | 第15-22页 |
| ·转录因子的结构和功能 | 第16页 |
| ·抗旱相关转录因子 | 第16-22页 |
| ·AP2/EREBPs家族转录因子 | 第16-18页 |
| ·bZIP家族转录因子 | 第18页 |
| ·MYB家族转录因子 | 第18-19页 |
| ·WRKY家族转录因子 | 第19-20页 |
| ·NAC家族转录因子 | 第20-21页 |
| ·其他家族抗旱转录因子 | 第21-22页 |
| ·大豆遗传转化方法研究进展 | 第22-26页 |
| ·基因枪法 | 第22-23页 |
| ·农杆菌介导法 | 第23页 |
| ·花粉管通道法 | 第23页 |
| ·电击法 | 第23-24页 |
| ·大豆受体系统的选择 | 第24页 |
| ·大豆基因型的选择 | 第24-25页 |
| ·筛选标记基因的选择 | 第25-26页 |
| ·转基因作物的生物安全性 | 第26页 |
| ·转基因大豆的食用和环境安全性的研究 | 第26-27页 |
| ·小结 | 第27-29页 |
| 2 含抗草甘膦CP4-EPSPS基因和耐逆相关Trihelix类转录因子GmGT-2A基因的植物表达载体的构建及转化验证 | 第29-42页 |
| ·材料和方法 | 第30-34页 |
| ·材料 | 第30页 |
| ·方法 | 第30-34页 |
| ·CP4-EPSPS与GmGT-2A基因的高保真扩增 | 第30-31页 |
| ·高保真PCR产物的TA克隆与验证测序 | 第31页 |
| ·重组质粒pES002的构建与验证 | 第31-32页 |
| ·重组质粒pES002-GmGT-2A的构建与验证 | 第32-33页 |
| ·新构建植物表达载体的功能验证 | 第33-34页 |
| ·结果分析 | 第34-40页 |
| ·GmGT-2A与CP4-EPSPS基因全长的克隆与测序验证 | 第34-35页 |
| ·植物表达载体pES002的构建与验证 | 第35-36页 |
| ·植物表达载体pES002-GmGT-2A的构建与验证 | 第36-37页 |
| ·转基因拟南芥的筛选标记基因检测与抗除草剂筛选 | 第37-39页 |
| ·转基因拟南芥株系的耐逆基因检测与耐盐性鉴定 | 第39-40页 |
| ·结论 | 第40页 |
| ·讨论 | 第40-42页 |
| 3 农杆菌介导的大豆遗传转化 | 第42-57页 |
| ·材料与方法 | 第42-50页 |
| ·实验材料 | 第42-46页 |
| ·植物材料 | 第42-43页 |
| ·主要化学试剂及药品溶液配制 | 第43-45页 |
| ·主要仪器和设备 | 第45页 |
| ·培养基配方 | 第45-46页 |
| ·实验方法 | 第46-50页 |
| ·种子的消毒 | 第46页 |
| ·子叶节法 | 第46-47页 |
| ·胚尖法 | 第47-48页 |
| ·生根培养 | 第48页 |
| ·植株的驯化与移栽 | 第48-49页 |
| ·转基因大豆小量DNA的提取 | 第49-50页 |
| ·结果与分析 | 第50-54页 |
| ·大豆的遗传转化 | 第50-51页 |
| ·植株的再生及再生率的统计 | 第51页 |
| ·转基因大豆幼苗的草甘膦抗性筛选 | 第51页 |
| ·转基因大豆的分子检测 | 第51-54页 |
| ·讨论 | 第54-56页 |
| ·结论 | 第56-57页 |
| 参考文献 | 第57-72页 |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72-73页 |
| 致谢 | 第73-7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