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8页 |
目录 | 第8-12页 |
缩略词 | 第12-13页 |
第一章 DAD蛋白研究进展 | 第13-19页 |
1 DAD基因的发现 | 第13页 |
2 DAD聚类分析、蛋白结构及亚细胞定位 | 第13-14页 |
3 DAD基因表达特性 | 第14-15页 |
4 DAD蛋白的生物学功能 | 第15-17页 |
5 本课题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17-19页 |
第二章 本氏烟NbDAD1基因分离与表达 | 第19-26页 |
1 前言 | 第19页 |
2 材料与方法 | 第19-21页 |
·植物材料 | 第19页 |
·试剂与材料 | 第19-20页 |
·RNA提取 | 第20页 |
·cDNA一链及二链的合成 | 第20页 |
·本氏烟DAD1基因的分离 | 第20页 |
·NbDAD1基因的表达分析 | 第20-21页 |
3 结果与分析 | 第21-24页 |
·本氏烟NbDAD1基因的分离 | 第21页 |
·本氏烟NbDAD1基因生物信息学分析 | 第21-23页 |
·NbDAD1跨膜区域预测 | 第21-22页 |
·本氏烟NbDAD1基因同源性分析 | 第22-23页 |
·本氏烟NbDAD1蛋白疏水性分析 | 第23页 |
·本氏烟NbDAD1基因的表达模式 | 第23-24页 |
·本氏烟NbDAD1基因在不同叶发育阶段表达分析 | 第23-24页 |
·本氏烟NbDAD1基因在组织器官中的表达模式 | 第24页 |
4 讨论 | 第24-26页 |
第三章 VIGS研究NbDAD1基因功能 | 第26-37页 |
1 前言 | 第26页 |
2 材料与方法 | 第26-29页 |
·植物材料 | 第27页 |
·载体和菌株 | 第27页 |
·试剂 | 第27页 |
·VIGS沉默NbDAD1基因 | 第27-28页 |
·NbDAD1-PYL156载体构建 | 第27页 |
·基因沉默操作 | 第27页 |
·沉默植株色素含量测定 | 第27页 |
·沉默植株过氧化物酶POD酶活测定 | 第27-28页 |
·NbDAD1在沉默植株中的表达 | 第28页 |
·植物生长激素合成关键酶相关基因的表达 | 第28-29页 |
·qRT-PCR引物设计 | 第28-29页 |
·目的基因qRT-PCR分析 | 第29页 |
3 结果与分析 | 第29-35页 |
·NbDAD1-PYL156载体构建 | 第29-30页 |
·NbDAD1基因沉默植株的获得 | 第30-32页 |
·NbDAD1基因沉默植株部分生理生化指标分析 | 第32-33页 |
·NbDAD1基因沉默植株的根长、茎长及腋芽数的测定 | 第32页 |
·沉默植株的色素含量及POD酶活的测定 | 第32-33页 |
·NbDAD1基因的表达 | 第33页 |
·植株激素合成相关基因的表达 | 第33-35页 |
4 讨论 | 第35-37页 |
第四章 烟草的遗传转化研究DAD1基因功能 | 第37-48页 |
1 前言 | 第37页 |
2 材料与方法 | 第37-41页 |
·植物材料 | 第37页 |
·载体和菌株 | 第37页 |
·试剂 | 第37-38页 |
·烟草NtDAD1基因超表达载体及携带HAtag标签载体的构建 | 第38-39页 |
·引物设计 | 第38页 |
·烟草NtDAD1基因的分离 | 第38页 |
·超表达载体的构建 | 第38-39页 |
·烟草DAD1基因RNAi载体构建 | 第39-40页 |
·引物设计 | 第39页 |
·RNAi载体构建 | 第39-40页 |
·农杆菌介导遗传转化烟草 | 第40页 |
·抗性植株的PCR检测 | 第40页 |
·石蜡切片观察 | 第40-41页 |
·取材及固定 | 第40页 |
·固定液洗脱 | 第40页 |
·脱水及透明处理 | 第40-41页 |
·浸蜡 | 第41页 |
·包埋 | 第41页 |
·切片 | 第41页 |
·粘片、展片 | 第41页 |
·脱蜡及染色 | 第41页 |
·镜检拍照 | 第41页 |
3 结果与分析 | 第41-46页 |
·超表达载体的构建 | 第41-42页 |
·烟草DAD1基因RNAI载体的构建 | 第42-43页 |
·转基因抗性烟草的获得 | 第43-44页 |
·抗性烟草的潮霉素检测 | 第44-45页 |
·石蜡切片组织观察 | 第45-46页 |
4 讨论 | 第46-48页 |
第五章 NbDAD1基因启动子克隆 | 第48-57页 |
1 前言 | 第48页 |
2 材料与方法 | 第48-51页 |
·植物材料 | 第48页 |
·试剂 | 第48页 |
·本氏烟基因组DNA提取 | 第48-49页 |
·NbDAD1基因启动子克隆 | 第49-51页 |
·引物设计 | 第49页 |
·第一次TAIL-PCR反应 | 第49-51页 |
·目的条带验证、回收、测序 | 第51页 |
·第二次TAIL-PCR反应 | 第51页 |
·NbDAD1基因启动子片段的扩增 | 第51页 |
·引物设计 | 第51页 |
·克隆启动子 | 第51页 |
·NbDAD1基因启动子序列分析 | 第51页 |
3 结果与分析 | 第51-55页 |
·本氏烟叶片基因组DNA提取 | 第51-52页 |
·第一次TAIL-PCR结果 | 第52-53页 |
·第二次TAIL-PCR结果 | 第53-54页 |
·NbDAD1基因启动子片段的扩增 | 第54-55页 |
·NbDAD1基因启动子序列功能元件分析 | 第55页 |
4 讨论 | 第55-57页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第57-59页 |
1、研究结论 | 第57-58页 |
2、研究展望 | 第58-59页 |
参考文献 | 第59-65页 |
致谢 | 第65-66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66-6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