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斋志异》说唱研究
引言 | 第1-15页 |
第一章 《聊斋志异》说唱的概况 | 第15-39页 |
第一节 《聊斋志异》说唱的发生与发展 | 第15-28页 |
·《聊斋志异》说唱的发生 | 第15-19页 |
·聊斋权子及评话 | 第19-22页 |
·《聊斋志异》的白话传播 | 第22-27页 |
·《聊斋志异》说唱在当代的发展 | 第27-28页 |
第二节 《聊斋志异》说唱的主要形式 | 第28-39页 |
·评书 | 第28-30页 |
·子弟书 | 第30-32页 |
·单弦 | 第32-36页 |
·鼓词 | 第36-37页 |
·弹词 | 第37-39页 |
第二章 《聊斋志异》说唱的创作手法分析 | 第39-63页 |
第一节 《聊斋志异》说唱的创作体质 | 第39-46页 |
·题目 | 第39-40页 |
·曲头和篇首 | 第40-42页 |
·入话 | 第42-43页 |
·正题 | 第43-44页 |
·篇尾 | 第44-46页 |
第二节 《聊斋志异》说唱的故事情节 | 第46-51页 |
·重悬念 | 第47-48页 |
·尚奇巧 | 第48-49页 |
·多冲突 | 第49-51页 |
第三节 《聊斋志异》说唱的人物形象 | 第51-59页 |
·肖像描写 | 第52-54页 |
·心理描写 | 第54-56页 |
·对白描写 | 第56-57页 |
·行动描写 | 第57-59页 |
第四节 《聊斋志异》说唱的语言特点 | 第59-63页 |
·叙述体和代言体 | 第59-60页 |
·韵文与散文 | 第60-63页 |
第三章 《聊斋志异》说唱的创作理念和审美特征 | 第63-82页 |
第一节 “同而不同”的创作理念 | 第63-74页 |
·创作意图的同与不同 | 第66-68页 |
·故事情节的同与不同 | 第68-74页 |
第二节 “俗而不俗”的审美特征 | 第74-82页 |
·通俗与低俗 | 第74-75页 |
·鲜明的语言特色 | 第75-77页 |
·浓郁的喜剧意味 | 第77-79页 |
·率真的情感流露 | 第79-82页 |
结论 | 第82-83页 |
参考文献 | 第83-86页 |
附录:《聊斋志异》说唱知见综录 | 第86-96页 |
中文摘要 | 第96-98页 |
Abstract | 第98-100页 |
致谢 | 第10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