拟南芥中At1g33730、At4g39230的克隆与At1g64160、At2g39350的功能分析
摘要 | 第1-8页 |
Abstract | 第8-9页 |
第一部分 综述 | 第9-18页 |
·模式生物拟南芥 | 第9-11页 |
·模式植物拟南芥的研究方法 | 第9-10页 |
·拟南芥作为模式植物的优点 | 第10-11页 |
·核盘菌的特征、侵染方式及致病机理 | 第11-13页 |
·核盘菌的主要特征 | 第11-12页 |
·核盘菌的侵染循环 | 第12页 |
·核盘菌的致病机理 | 第12-13页 |
·草酸在核盘菌侵染中的作用机理及降解 | 第13-16页 |
·草酸的主要致病机理 | 第13-15页 |
·草酸钙的形成及作用 | 第13页 |
·抑制氧爆发作用 | 第13-14页 |
·草酸与细胞壁降解酶的协同作用 | 第14页 |
·草酸对保卫细胞的调节作用 | 第14-15页 |
·草酸对植物防御酶系的抑制 | 第15页 |
·草酸的其它致病性 | 第15页 |
·草酸对核盘菌侵染的辅助作用 | 第15-16页 |
·草酸的降解 | 第16页 |
·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16-18页 |
第二部分 实验材料与方法 | 第18-30页 |
·实验材料 | 第18-20页 |
·实验植物材料 | 第18页 |
·供试菌株及载体 | 第18-19页 |
·培养基及实验配方 | 第19-20页 |
·酶类及生化试剂 | 第20页 |
·实验方法与步骤 | 第20-30页 |
·拟南芥种子消毒及培养 | 第20页 |
·过表达载体的构建流程 | 第20-27页 |
·拟南芥基因组DNA的提取 | 第21-22页 |
·拟南芥总RNA的提取:TriZol法 | 第22页 |
·cDNA反转录合成 | 第22页 |
·目的基因片段的PCR扩增 | 第22-23页 |
·胶纯化回收 | 第23页 |
·T-A克隆:PCR产物的连接 | 第23页 |
·大肠杆菌DH5α超感细胞的制备 | 第23-24页 |
·转化感受态大肠杆菌 | 第24页 |
·重组克隆的PCR鉴定 | 第24页 |
·大肠杆菌质粒的提取 | 第24-25页 |
·质粒的酶切鉴定 | 第25页 |
·酶切质粒的连接 | 第25-26页 |
·农杆菌感受态细胞的制备(CaCl2法) | 第26页 |
·重组的质粒载体转化农杆菌感受态细胞 | 第26-27页 |
·拟南芥的浸花转化 | 第27页 |
·阳性植株的筛选 | 第27页 |
·核盘菌活体接种叶片 | 第27-28页 |
·核盘菌离体叶片接种法 | 第28页 |
·基因的生物信息学分析 | 第28-30页 |
第三部分 结果与分析 | 第30-47页 |
·所研究基因的时空表达分析 | 第30-31页 |
·AT1G33730过表达载体构建 | 第31-32页 |
·At1g33730基因的克隆及克隆载体的构建 | 第31页 |
·过表达载体的构建 | 第31-32页 |
·AT4G39230过表达载体构建 | 第32-34页 |
·At4g39230基因的克隆及克隆载体的构建 | 第32-33页 |
·过表达载体的构建 | 第33-34页 |
·过表达载体BAR基因的验证 | 第34-35页 |
·拟南芥转基因阳性植株的获得 | 第35页 |
·AT1G64160性质分析 | 第35-41页 |
·核盘菌抗性分析 | 第36-37页 |
·At1g64160启动子分析 | 第37-38页 |
·基因At1g64160编码蛋白二级结构分析 | 第38-40页 |
·At1g64160同源基因的分析 | 第40-41页 |
·基因AT2G39350的性质分析 | 第41-47页 |
·At2g39350核盘菌抗性分析 | 第41-43页 |
·基因启动子区调控元件的分析 | 第43-44页 |
·基因At2g39350编码蛋白的功能域分析 | 第44-45页 |
·同源基因时空表达分析 | 第45-47页 |
第四部分 实验总结和讨论 | 第47-49页 |
·拟南芥抗核盘菌的分子机理探讨 | 第47页 |
·At1g64160基因的功能讨论 | 第47-48页 |
·At2g39350基因的功能讨论 | 第48页 |
·下一步工作 | 第48-49页 |
参考文献 | 第49-54页 |
附录 | 第54-58页 |
致谢 | 第5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