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4页 |
| Abstract | 第4-9页 |
| 第1章 引言 | 第9-34页 |
| ·研究背景 | 第9-14页 |
| ·自然磷循环 | 第10-11页 |
| ·磷资源代谢 | 第11-14页 |
| ·物质流分析研究综述 | 第14-25页 |
| ·物质代谢与物质流分析 | 第14-17页 |
| ·国外研究进展 | 第17-22页 |
| ·国内研究进展 | 第22-25页 |
| ·系统动力学方法 | 第25-29页 |
| ·发展历程 | 第25-26页 |
| ·特点、优势与国内外应用研究 | 第26-28页 |
| ·常用工具软件 | 第28-29页 |
| ·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29-31页 |
| ·问题的提出 | 第29页 |
| ·研究对象特点 | 第29-30页 |
| ·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30-31页 |
| ·研究方案与内容 | 第31-34页 |
| ·研究方案 | 第31-32页 |
| ·研究内容 | 第32-34页 |
| 第2章 中国磷资源代谢历史演变的特征分析 | 第34-67页 |
| ·动态物质流分析计算方法 | 第34-46页 |
| ·研究框架 | 第34-38页 |
| ·计算公式 | 第38-46页 |
| ·我国磷资源代谢历史演变特征的总体性分析 | 第46-48页 |
| ·磷资源代谢累计总量分析 | 第46-47页 |
| ·磷资源代谢纵向对比分析 | 第47-48页 |
| ·含磷产品消费阶段的历史演变特征分析 | 第48-59页 |
| ·农村生活节点和城市生活节点 | 第48-51页 |
| ·家庭养殖节点和规模养殖节点 | 第51-54页 |
| ·农业种植节点 | 第54-56页 |
| ·磷消费废物自然存量分析 | 第56-58页 |
| ·磷资源供给侧和需求侧的关键影响因素分析 | 第58-59页 |
| ·磷资源代谢历史演变特征与社会经济因素之间的关联性分析 | 第59-65页 |
| ·磷矿开采行业结构的巨大扰动 | 第59-61页 |
| ·磷肥工业发展与国际贸易地位演变 | 第61-63页 |
| ·城市化、生活水平改善以及人口增长的影响 | 第63-65页 |
| ·本章小结 | 第65-67页 |
| 第3章 中国磷资源代谢的系统动力学模型构建 | 第67-87页 |
| ·系统动力学建模一般流程 | 第67-68页 |
| ·建模目标与系统要素 | 第68-70页 |
| ·建模目标 | 第68-69页 |
| ·系统边界与模型要素 | 第69-70页 |
| ·系统动力学模型结构 | 第70-83页 |
| ·社会经济发展子系统 | 第71-74页 |
| ·城乡居民生活消费子系统 | 第74-75页 |
| ·农作物种植子系统 | 第75-77页 |
| ·畜禽养殖子系统 | 第77-78页 |
| ·磷矿石开采与磷化产品制造子系统 | 第78-79页 |
| ·含磷废物回收与排放子系统 | 第79-81页 |
| ·总体模型 | 第81-83页 |
| ·模型检验 | 第83-85页 |
| ·精度检验 | 第83页 |
| ·参数灵敏度分析 | 第83-85页 |
| ·本章小结 | 第85-87页 |
| 第4章 中国未来磷资源代谢的基准情景分析与政策模拟 | 第87-124页 |
| ·基本假定 | 第87-88页 |
| ·基准情景分析 | 第88-99页 |
| ·基准情景设定 | 第89-92页 |
| ·结果讨论 | 第92-99页 |
| ·供给侧政策模拟 | 第99-103页 |
| ·供给侧单一政策模拟 | 第99-102页 |
| ·供给侧组合政策模拟 | 第102-103页 |
| ·需求侧政策模拟 | 第103-108页 |
| ·需求侧单一政策模拟 | 第103-107页 |
| ·需求侧组合政策模拟 | 第107-108页 |
| ·综合政策模拟 | 第108-123页 |
| ·综合政策情景设定 | 第109-117页 |
| ·结果讨论 | 第117-123页 |
| ·本章小结 | 第123-124页 |
| 第5章 结论 | 第124-128页 |
| ·结论与建议 | 第124-126页 |
| ·创新点 | 第126页 |
| ·对进一步工作的建议 | 第126-128页 |
| 参考文献 | 第128-147页 |
| 致谢 | 第147-149页 |
| 附录A 计算公式参数说明及模型构建所用表函数 | 第149-165页 |
|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 第165-16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