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2页 |
引言 | 第12-13页 |
1.文献综述 | 第13-26页 |
·基本概念 | 第13-17页 |
·自我同一性 | 第13-15页 |
·时间观念 | 第15-16页 |
·冲突决策 | 第16-17页 |
·相关理论 | 第17-21页 |
·自我同一性状态理论—Marcia 的自我同一性理论 | 第17-18页 |
·自我同一性风格理论—Berzonsky 的自我同一性理论 | 第18-20页 |
·Zimbardo 时间观念理论 | 第20-21页 |
·自我同一性状态、风格及时间观念的相关研究 | 第21-24页 |
·自我同一性风格及状态的相关研究 | 第21-23页 |
·时间观念的相关研究 | 第23-24页 |
·对已有研究的评价 | 第24-26页 |
2.问题提出与研究设计 | 第26-31页 |
·问题提出 | 第26-29页 |
·自我同一性视角下的时间观念研究 | 第26-27页 |
·时间观念视角下的自我同一性研究 | 第27-28页 |
·自我同一性风格对冲突决策选择、时间投入的影响关系 | 第28-29页 |
·研究内容 | 第29页 |
·时间观念、自我同一性风格与状态的关系研究 | 第29页 |
·自我同一性风格对冲突决策、时间投入的关系研究 | 第29页 |
·研究假设 | 第29-30页 |
·研究一假设 | 第29页 |
·研究二假设 | 第29-30页 |
·研究意义 | 第30-31页 |
·理论意义 | 第30页 |
·实际意义 | 第30-31页 |
3.研究一:自我同一性状态、风格与时间观念的关系研究 | 第31-44页 |
·研究目的 | 第31页 |
·研究工具 | 第31-32页 |
·研究被试 | 第32页 |
·施测程序 | 第32-33页 |
·数据处理 | 第33页 |
·研究结果 | 第33-44页 |
·不同性别、年龄的大学生的自我同一性状态和风格上的分布 | 第33-35页 |
·大学生自我同一性状态在时间观念上的差异性分析 | 第35-37页 |
·大学生自我同一性风格在时间观念上的差异性分析 | 第37-39页 |
·均衡时间的划分及其在大学生的性别、年龄分布情况 | 第39-41页 |
·均衡时间与自我同一性风格、状态的关系 | 第41-42页 |
·时间观念、自我同一性风格与状态三者间的结构方程模型 | 第42-44页 |
4.研究二:冲突决策问题对自我同一性风格、时间投入的关系研究 | 第44-49页 |
·研究目的 | 第44页 |
·研究方法 | 第44-45页 |
·实验被试 | 第44页 |
·实验程序和设计 | 第44-45页 |
·实验材料 | 第45页 |
·实验结果与统计分析 | 第45-49页 |
·父母反对组,父母支持组被试所做出两种冲突决策是否存在一致性关系 | 第45-46页 |
·父母反对组的决策类型与自我同一性风格的相关关系 | 第46页 |
·父母支持组的决策类型与自我同一性风格的相关关系 | 第46-47页 |
·父母反对组与父母支持组在个体针对自我之间的决策所愿付出的时间投入上的差异是否显著 | 第47-49页 |
5.讨论 | 第49-60页 |
·大学生性别、年龄在自我同一性状态、风格及偏离均衡时间观上的分布 | 第49-50页 |
·大学生性别、年龄在自我同一性状态上的分布 | 第49页 |
·大学生性别、年龄在自我同一性风格上的分布 | 第49-50页 |
·大学生性别、年龄在偏离均衡时间观上的分布 | 第50页 |
·时间观念、自我同一性状态与风格的关系 | 第50-57页 |
·自我同一性状态在时间观念各维度上的特点 | 第50-52页 |
·自我同一性风格在时间观念各维度上的特点 | 第52-54页 |
·自我同一性状态、风格与均衡时间观念的关系 | 第54-55页 |
·不同的自我同一性状态影响自我同一性风格形成时间观念的个体差异 | 第55-56页 |
·时间观念的个体差异影响自我同一性风格形成不同的自我同一性状态 | 第56-57页 |
·自我同一性风格对冲突决策选择、时间投入的影响 | 第57-60页 |
·自己意愿 VS 权威推荐、自我兴趣 VS 自我生存两种冲突决策的关系 | 第57页 |
·冲突决策类型与自我同一性风格的关系 | 第57-59页 |
·父母支持与否与针对自我之间冲突的决策所付出的时间投入的关系 | 第59-60页 |
6.结论 | 第60-61页 |
·在自我同一性视角下的时间观念特点表现 | 第60页 |
·时间观念视角下的自我同一性特点表现 | 第60页 |
·自我同一性风格对冲突决策选择、时间投入的影响 | 第60-61页 |
7.研究的创新、不足与展望 | 第61-63页 |
·研究的创新与不足 | 第61页 |
·研究展望 | 第61-63页 |
参考文献 | 第63-67页 |
附录 | 第67-76页 |
致谢 | 第7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