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 录 | 第1-5页 |
中文摘要 | 第5-7页 |
英文摘要 | 第7-13页 |
符号说明 | 第13-17页 |
1 绪论 | 第17-41页 |
·仿真技术的发展及新动向 | 第17-22页 |
·仿真技术的发展 | 第17-19页 |
·系统仿真技术的新动向 | 第19-22页 |
·电站仿真培训装置的现状及发展 | 第22-25页 |
·电站仿真培训的必要性 | 第22-24页 |
·电厂仿真培训装置的发展 | 第24-25页 |
·电站仿真系统数学模型的研究状况 | 第25-28页 |
·集总参数模型 | 第26页 |
·高精度的集总参数动态修正模型 | 第26页 |
·分布参数模型 | 第26-28页 |
·硬件在回路仿真及发展 | 第28-31页 |
·硬件在回路仿真在系统研制中的作用 | 第28-29页 |
·硬件在回路仿真技术的发展 | 第29页 |
·硬件在回路仿真系统组成和技术要求 | 第29-30页 |
·硬件在回路仿真系统在电站仿真培训中的发展及现状 | 第30-31页 |
·DCS及全CRT仿真培训系统的发展与现状 | 第31-37页 |
·DCS系统的发展 | 第31-35页 |
·全CRT仿真培训系统 | 第35-37页 |
·课题内容 | 第37-41页 |
·课题背景 | 第37-38页 |
·DCS在回路仿真系统开发的主要技术问题 | 第38-39页 |
·课题主要内容 | 第39-41页 |
2 DCS在回路仿真系统及实现方法 | 第41-69页 |
·仿真系统设计 | 第41-42页 |
·整体设计思路 | 第41-42页 |
·分布式实时系统的设计思路 | 第42页 |
·软件结构及设计 | 第42-60页 |
·控制系统及控制系统组态 | 第43-49页 |
·流程图组态系统 | 第49-51页 |
·模型结构设计 | 第51-56页 |
·系统管理软件设计 | 第56-57页 |
·通讯接口软件的设计 | 第57-60页 |
·系统硬件结构 | 第60-65页 |
·仿真控制的主要功能 | 第61-63页 |
·操作站的主要功能 | 第63-65页 |
·工程师站的主要功能 | 第65页 |
·本仿真系统的特点 | 第65-67页 |
·本章小结 | 第67-69页 |
3 基于动态误差预估的仿真算法研究 | 第69-77页 |
·模型开发工具的选择 | 第69-70页 |
·算法的选择 | 第70-71页 |
·按模块分帧变步长处理 | 第71页 |
·动态误差预估修正算法 | 第71-75页 |
·动态误差计算 | 第71-74页 |
·动态误差修正方法的实现 | 第74-75页 |
·本章小结 | 第75-77页 |
4 仿真对象数学模型 | 第77-115页 |
·仿真对象简介 | 第77-83页 |
·锅炉系统 | 第77-78页 |
·汽轮机系统 | 第78-80页 |
·电气系统 | 第80-81页 |
·DCS介绍 | 第81-83页 |
·主要数学模型介绍 | 第83-114页 |
·锅炉系统数学模型 | 第84-93页 |
·汽机系统数学模型 | 第93-103页 |
·电气系统数学模型 | 第103-114页 |
·本章小结 | 第114-115页 |
5 仿真结果及验证 | 第115-123页 |
·稳态测试 | 第115-119页 |
·动态实验 | 第119-122页 |
·本章小结 | 第122-123页 |
6 结论与展望 | 第123-125页 |
致 谢 | 第125-127页 |
参考文献 | 第127-133页 |
附 录 | 第133-134页 |
1 作者在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目录 | 第133-134页 |
2 作者在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参加的科研项目及获奖情况 | 第13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