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12页 |
前言 | 第12-15页 |
上篇 文献综述 | 第15-46页 |
第一章 温室气体CO_2的现状和土壤碳循环 | 第15-17页 |
§1.1 大气小温室气体CO_2的现状 | 第15页 |
§1.2 土壤有机碳量 | 第15-16页 |
§1.3 土壤及生态系统碳循环 | 第16-17页 |
第二章 土壤CO_2产生、动态、释放及其时空变异 | 第17-22页 |
§2.1 土壤呼吸和CO_2流 | 第17-19页 |
2.1.1 土壤微生物呼吸 | 第18页 |
2.1.2 植物根系呼吸 | 第18页 |
2.1.3 土壤CO_2浓度和CO_2流测定研究方法 | 第18-19页 |
§2.2 土壤CO_2浓度和CO_2流的时空变异性 | 第19-22页 |
2.2.1 昼夜变化 | 第19-20页 |
2.2.2 季节和年际变化 | 第20-21页 |
§2.2.3 空间变异性 | 第21-22页 |
2.2.3.1 土壤CO_2浓度在土壤剖面上的空间分布 | 第21页 |
2.2.3.2 土壤CO_2流的空间变异性 | 第21-22页 |
第三章 土壤CO_2浓度和CO_2流的影响因素 | 第22-33页 |
§3.1 水分对土壤呼吸和CO_2释放的影响 | 第22-24页 |
§3.2 温度对土壤呼吸和CO_2释放的影响 | 第24-25页 |
§3.3 干—湿交替对土壤呼吸和CO_2释放的影响 | 第25-27页 |
§3.4 冻—融交替对土壤CO_2浓度和CO_2流的影响 | 第27-28页 |
§3.5 土壤利用方式和土壤管理措对CO_2浓度和CO_2流的影响 | 第28-33页 |
3.5.1. 土地利用方式的影响 | 第28-29页 |
3.5.2 土壤管理措施的影响 | 第29-33页 |
第四章 土壤呼吸动力学和土壤呼吸模拟模型 | 第33-39页 |
§4.1 土壤呼吸动力学及其模型 | 第33-35页 |
§4.2 温度和水分对土壤呼吸影响的交互作用 | 第35-37页 |
§4.3 土壤CO_2流的模拟模型 | 第37-39页 |
第五章 土壤呼吸的热力学研究 | 第39-43页 |
§5.1 Q_(10)理论 | 第39页 |
§5.2 Arrhenius方程 | 第39-40页 |
§5.3 Eyring酶促反应模型 | 第40-41页 |
§5.4 土壤呼吸的温度效应 | 第41-43页 |
第六章 CO_2与土壤性质和农业生产 | 第43-46页 |
§6.1 大气CO_2浓度升高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 第43页 |
§6.2 土壤CO_2浓度对土壤性质和作物生长的影响 | 第43-46页 |
下篇 试验研究 | 第46-112页 |
第一章 田间试验概况和土壤性质研究 | 第46-55页 |
§1.1 田间试验概况 | 第46-47页 |
§1.2 土壤基本性质的监测研究 | 第47-54页 |
1.2.1 材料与方法 | 第47页 |
1.2.2 结果与分析 | 第47-54页 |
1.2.2.1 土壤水分变化特征 | 第47-51页 |
1.2.2.1.1 土壤水分的季节变化特征 | 第47-48页 |
1.2.2.1.2 土壤部面水分垂直变化特征 | 第48页 |
1.2.2.1.3 不同培肥措施对土壤水分的影响 | 第48-51页 |
1.2.2.2 土壤温度变化特征 | 第51-52页 |
1.2.2.3 培肥措施对土壤有机质的影响 | 第52-53页 |
1.2.2.4 培肥措施对土壤容重和总孔隙度的影响 | 第53-54页 |
1.3 结论 | 第54-55页 |
第二章 农田土壤空气中CO_2动态田间定位监测研究 | 第55-70页 |
§2.1 土壤空气叫CO_2浓度空间变异性研究 | 第55-57页 |
2.1.1 材料与方法 | 第55页 |
2.1.2 结果与分析 | 第55-57页 |
2.1.2.1 土壤CO_2浓度测定值分布类型 | 第55页 |
2.1.2.2 土壤CO_2浓度的空间关系 | 第55-57页 |
2.1.2.2.1 自相关函数 | 第56页 |
2.1.2.2.2 半方差函数 | 第56-57页 |
2.1.2.2.3 田间合理取样数目的确定 | 第57页 |
§2.2 农田土壤CO_2动态长期定位监测 | 第57-63页 |
2.2.1 材料与方法 | 第57-58页 |
2.2.2 结果与分析 | 第58-63页 |
2.2.2.1 土壤空气中CO_2浓度日变化规律 | 第58-59页 |
2.2.2.2 土壤空气CO_2浓度的周年(季节)变化规律 | 第59-62页 |
2.2.2.3 土壤部面不同上层CO_2浓度变化规律 | 第62-63页 |
§2.3 培肥措施对土壤CO_2浓度的影响 | 第63-64页 |
2.3.1 材料与方法 | 第63页 |
2.3.2 结果与讨论 | 第63-64页 |
§2.4 水热条件对土壤CO_2浓度的影响及其数学模拟 | 第64-69页 |
2.4.1 材料与方法 | 第64-65页 |
2.4.2 结果与分析 | 第65-69页 |
2.4.2.1 土壤含水量对土壤CO_2浓度的影响 | 第65-66页 |
2.4.2.2 温度对土壤CO_2浓度的影响 | 第66-69页 |
§2.5 结论 | 第69-70页 |
第三章 农田土壤—大气界面CO_2释放状况的监测研究 | 第70-79页 |
§3.1 材料与方法 | 第70-71页 |
§3.2 结果与讨论 | 第71-78页 |
3.2.1 土壤—大气界面CO_2释放通量的日变化 | 第71页 |
3.2.2 土壤—大气界面CO_2释放通量的周年(季节)变化 | 第71-72页 |
3.2.3 影响土壤—大气界面CO_2释放的因素 | 第72-78页 |
3.2.3.1 水分对土壤—大气界面CO_2释放的影响 | 第73-74页 |
3.2.3.2 温度对土壤—大气界面CO_2释放的影响 | 第74-77页 |
3.2.3.3 培肥措施对土壤—大气界面CO_2释放的影响 | 第77-78页 |
3.2.4 土壤—大气界面CO_2年释放量估算 | 第78页 |
§3.3 结论 | 第78-79页 |
第四章 土壤CO_2释放及其动力学模拟研究 | 第79-100页 |
§4.1 水热条件与土壤CO_2释放及其动力学的研究 | 第79-91页 |
4.1.1 材料与方法 | 第79-80页 |
4.1.1.1 材料 | 第79页 |
4.1.1.2 培养测定方法 | 第79-80页 |
4.1.1.3 回归统计方法 | 第80页 |
4.1.2 结果与讨论 | 第80-91页 |
4.1.2.1 短期培养过程中土壤CO_2释放状况 | 第80-85页 |
4.1.2.2 土壤CO_2释放过程的动力学模型模拟 | 第85-91页 |
4.1.2.2.1 土壤CO_2释放过程的一级动力学模型模拟 | 第85-87页 |
4.1.2.2.2 土壤CO_2释放过程的叠加模型模拟 | 第87-90页 |
4.1.2.2.3 土壤水分和温度对CO_2释放影响的交互作用模拟 | 第90-91页 |
§4.2 土壤CO_2激发释放及其模拟 | 第91-94页 |
4.2.1 材料与方法 | 第92页 |
4.2.2 结果与讨论 | 第92-94页 |
§4.3 容重对土壤呼吸释放CO_2的影响 | 第94-96页 |
4.3.1 材料与方法 | 第94页 |
4.3.2 结果与讨论 | 第94-96页 |
§4.4 团聚体大小对土壤呼吸释放CO_2的影响 | 第96-99页 |
4.4.1 材料与方法 | 第96页 |
4.4.2 结果与分析 | 第96-99页 |
§4.5 结论 | 第99-100页 |
第五章 农田土壤CO_2释放的热力学研究 | 第100-108页 |
§5.1 材料与方法 | 第100-101页 |
5.1.1 材料与培养方法 | 第100页 |
5.1.2 数据分析方法 | 第100-101页 |
§5.2 结果与分析 | 第101-107页 |
5.2.1 土壤CO_2释放过程的Q_(10)值 | 第101-103页 |
5.2.2 应用Arrhenius方程分析土壤呼吸释放CO_2过程 | 第103-106页 |
5.2.3 应用双曲线温度效应函数分析土壤呼吸释放CO_2过程 | 第106-107页 |
§5.3 结论 | 第107-108页 |
第六章 土壤空气CO_2浓度与作物生长初探 | 第108-112页 |
§6.1 材料与方法 | 第108-109页 |
6.1.1 供试材料 | 第108页 |
6.1.2 试验方法 | 第108-109页 |
§6.2 结果与讨论 | 第109-110页 |
6.2.1 土壤CO_2浓度对作物地上部植株生长的影响 | 第109-110页 |
6.2.2 土壤CO_2浓度对作物根系生长的影响 | 第110页 |
6.2.3 土壤CO_2浓度对作物生物产量和根冠的影响 | 第110页 |
§6.3 结论 | 第110-112页 |
参考文献 | 第112-133页 |
作者简介 | 第13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