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道路地形图的道路识别技术研究
| 摘要 | 第1-6页 |
| Abstract | 第6-10页 |
| 插图索引 | 第10-12页 |
| 附表索引 | 第12-13页 |
| 第1章 绪论 | 第13-19页 |
| ·论文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 第13-14页 |
| ·道路识别技术的研究现状 | 第14-16页 |
| ·道路地形图像识别 | 第16-17页 |
| ·存在的主要问题 | 第16页 |
| ·道路地形图像识别的影响因素 | 第16-17页 |
| ·图像识别与处理 | 第17页 |
| ·论文的主要工作 | 第17-18页 |
| ·论文的组织结构 | 第18-19页 |
| 第2章 图像分割相关技术 | 第19-30页 |
| ·图像分割概述 | 第19-21页 |
| ·基本概念 | 第19页 |
| ·图像分割在图像处理中的地位 | 第19-20页 |
| ·图像分割算法及其分类 | 第20-21页 |
| ·图像目标识别的基础概念 | 第21-22页 |
| ·图像识别概述 | 第21页 |
| ·图像识别的两种方法 | 第21页 |
| ·图像识别的三个层次 | 第21-22页 |
| ·基于阈值的图像分割 | 第22-24页 |
| ·阈值化方式 | 第22-23页 |
| ·阈值化的算法 | 第23-24页 |
| ·阈值选择 | 第24页 |
| ·基于边缘检测的图像分割 | 第24-27页 |
| ·边缘检测 | 第24-27页 |
| ·边缘连接 | 第27页 |
| ·基于区域的图像分割 | 第27-29页 |
| ·区域生长 | 第28页 |
| ·区域分离与合并 | 第28-29页 |
| ·小结 | 第29-30页 |
| 第3章 图像的预处理方法分析 | 第30-47页 |
| ·图像预处理概述 | 第30-31页 |
| ·图像的灰度化 | 第31-33页 |
| ·调色板 | 第31页 |
| ·灰度化 | 第31-33页 |
| ·主要代码设计 | 第33页 |
| ·图像的直方图修正 | 第33-37页 |
| ·直方图定义 | 第33-34页 |
| ·直方图均衡化 | 第34-35页 |
| ·算法实现 | 第35-36页 |
| ·主要代码设计 | 第36-37页 |
| ·改进的中值滤波算法(IMF)降噪处理 | 第37-44页 |
| ·均值滤波算法介绍 | 第37-38页 |
| ·中值滤波算法介绍 | 第38-39页 |
| ·改进的中值滤波算法设计 | 第39-41页 |
| ·改进的中值滤波算法代码实现 | 第41-42页 |
| ·实验分析 | 第42-44页 |
| ·图像特征提取 | 第44-46页 |
| ·颜色特征提取 | 第45页 |
| ·纹理特征提取 | 第45-46页 |
| ·形状特征提取 | 第46页 |
| ·小结 | 第46-47页 |
| 第4章 地形中的道路图像识别 | 第47-59页 |
| ·概述 | 第47页 |
| ·地形图中道路的模型 | 第47-49页 |
| ·识别的基本思想 | 第49-50页 |
| ·识别算法的具体实现 | 第50页 |
| ·图像处理过程 | 第50-54页 |
| ·图像前期处理 | 第50页 |
| ·图像灰度转换 | 第50-52页 |
| ·图像杂质去除 | 第52-53页 |
| ·图像灰度变换 | 第53-54页 |
| ·特征提取过程 | 第54-57页 |
| ·图像阈值分割 | 第54-55页 |
| ·图像空穴检出 | 第55-56页 |
| ·图像骨架 | 第56-57页 |
| ·目标描述过程 | 第57-58页 |
| ·小结 | 第58-59页 |
| 第5章 地形图中道路识别系统设计与实现 | 第59-70页 |
| ·系统需求分析 | 第59-60页 |
| ·系统设计原则 | 第60-61页 |
| ·模块化设计原则 | 第60页 |
| ·局部化、封装化设计原则 | 第60页 |
| ·可扩展性设计原则 | 第60-61页 |
| ·图像处理过程 | 第61-63页 |
| ·图像描述 | 第61页 |
| ·图像的显示 | 第61页 |
| ·设备无关位图(DIB) | 第61-63页 |
| ·系统总体结构 | 第63-68页 |
| ·图像处理子模块 | 第63-65页 |
| ·特征提取子模块 | 第65-66页 |
| ·目标描述子模块 | 第66-67页 |
| ·软件处理流程设计 | 第67-68页 |
| ·系统界面设计 | 第68-69页 |
| ·小结 | 第69-70页 |
| 结论 | 第70-72页 |
| 参考文献 | 第72-76页 |
| 致谢 | 第7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