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11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1-20页 |
·研究背景和意义 | 第11-12页 |
·研究背景 | 第11-12页 |
·研究意义 | 第12页 |
·国内外文献综述 | 第12-18页 |
·国外文献综述 | 第12-14页 |
·国内文献综述 | 第14-17页 |
·简要评述 | 第17-18页 |
·研究内容与方法 | 第18页 |
·研究内容 | 第18页 |
·研究方法 | 第18页 |
·主要工作和创新 | 第18-19页 |
·论文的基本结构 | 第19-20页 |
第2章 基本养老保险个人账户的相关理论 | 第20-25页 |
·基本养老保险相关概念界定 | 第20-21页 |
·现收现付制 | 第20页 |
·部分积累制 | 第20页 |
·基金积累制 | 第20-21页 |
·社会保险个人账户 | 第21页 |
·基本养老保险个人账户的理论基础 | 第21-23页 |
·生命周期消费理论 | 第21-22页 |
·交叠世代模型 | 第22-23页 |
·基本养老保险个人账户的历史回顾 | 第23-24页 |
·小结 | 第24-25页 |
第3章 山西省做实个人账户的现状、问题及原因分析 | 第25-42页 |
·山西省社会总体发展情况 | 第25-28页 |
·经济的发展 | 第25-26页 |
·政治的发展 | 第26-27页 |
·社会的发展 | 第27-28页 |
·山西省做实个人账户的必要性及可行性 | 第28-36页 |
·山西省做实个人账户的必要性 | 第28-31页 |
·山西省做实个人账户的可行性 | 第31-36页 |
·山西省做实个人账户的现状 | 第36-37页 |
·“空账”问题分析 | 第36-37页 |
·基金收益率问题分析 | 第37页 |
·山西省做实个人账户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 第37-41页 |
·地方政府对做实工作缺乏责任意识及其原因 | 第38页 |
·人大立法缺失及其原因 | 第38-39页 |
·个人账户“空账”缺口庞大且做实缓慢及其原因 | 第39-40页 |
·资金的筹集得不到保证及其原因 | 第40页 |
·基本养老保险资金运营收益率低、难以保值增值及其原因 | 第40-41页 |
·小结 | 第41-42页 |
第4章 国际经验借鉴 | 第42-46页 |
·国际养老保险个人账户的基本模式 | 第42-44页 |
·瑞典个人账户管理模式 | 第42-43页 |
·新加坡中央公积金管理模式 | 第43页 |
·智利个人账户管理模式 | 第43-44页 |
·国际经验借鉴 | 第44-45页 |
·瑞典的启示 | 第44页 |
·新加坡的启示 | 第44-45页 |
·智利的启示 | 第45页 |
·小结 | 第45-46页 |
第5章 做实基本养老保险个人账户的政策建议 | 第46-56页 |
·加强政府做实个人账户上的责任意识 | 第46-48页 |
·加快推动养老保险制度的定型 | 第46-47页 |
·加强政府在养老保险制度公平上的责任 | 第47页 |
·建立政府支持机制 | 第47页 |
·厘清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政府和市场在做实个人账户上的职能 | 第47-48页 |
·加强社会养老保险法制化建设,给个人账户有力支撑 | 第48-49页 |
·推行立法先行的科学规范 | 第48-49页 |
·明确规定做实个人账户的细节 | 第49页 |
·妥善处理隐性债务,分开管理统筹账户和个人账户 | 第49-51页 |
·明确处理隐性债务的责任主体 | 第49-50页 |
·建立分账管理制度 | 第50-51页 |
·多渠道筹资,逐步做实个人账户 | 第51-52页 |
·加大中央财政的投入 | 第51页 |
·扩大基本养老保险的覆盖面 | 第51页 |
·通过社会力量充实社保资金 | 第51-52页 |
·适当延迟退休年龄 | 第52页 |
·推动个人账户基金多元化投资运营,实现保值增值 | 第52-55页 |
·投资国外资本市场 | 第52-53页 |
·建立专业的投资管理机构 | 第53页 |
·债券和股票投资 | 第53-54页 |
·实业投资 | 第54页 |
·加强基金投资运营监管 | 第54-55页 |
·小结 | 第55-56页 |
结论与展望 | 第56-57页 |
1、结论 | 第56页 |
2、展望 | 第56-57页 |
参考文献 | 第57-61页 |
致谢 | 第61-62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和其他科研情况 | 第62-6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