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10页 |
第1章 引言 | 第10-17页 |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0页 |
·文献综述 | 第10-15页 |
·货币政策国际协调的理论文献 | 第10-13页 |
·未来协调方案的理论 | 第13-14页 |
·国内研究综述 | 第14-15页 |
·研究方法、研究思路与文章结构安排 | 第15-17页 |
·研究方法 | 第15页 |
·主要工作和创新 | 第15-16页 |
·文章的基本框架 | 第16-17页 |
第2章 货币政策国际协调的基本模式和基本内容 | 第17-25页 |
·基本概念界定 | 第17-19页 |
·基本概念 | 第17页 |
·货币政策 | 第17-18页 |
·货币政策国际协调 | 第18-19页 |
·货币政策国际协调的基本模式和基本内容 | 第19-25页 |
·货币政策国际协调的基本模式 | 第19-21页 |
·货币政策国际协调的基本内容 | 第21-25页 |
第3章 中国货币政策国际协调模式的实证分析 | 第25-30页 |
·实证方法和数据 | 第25-28页 |
·结构向量自回归 | 第25-26页 |
·递归假设 | 第26页 |
·变量选取和数据说明 | 第26-28页 |
·实证检验步骤 | 第28页 |
·基准 SVAR 模型估计和美国货币政策冲击的识别 | 第28-29页 |
·小结 | 第29-30页 |
第4章 中国货币政策协调模式损失分析 | 第30-38页 |
·被动的货币政策协调损失的度量 | 第30页 |
·扩展 SVAR 模型估计和美国货币政策对中国的冲击 | 第30-35页 |
·单位根检验 | 第30-31页 |
·协整检验 | 第31页 |
·建立 VAR 模型 | 第31-32页 |
·脉冲响应函数 | 第32-34页 |
·方差分解分析 | 第34-35页 |
·中美经济周期非协同性与被动协调频率 | 第35-37页 |
·小结 | 第37-38页 |
第5章 结论及政策建议 | 第38-45页 |
·转变汇率机制,逐步完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 | 第38-40页 |
·加强内外部调控,增强货币政策独立性 | 第40-42页 |
·加强监管国际资本流动,降低国际热钱对我国货币政策的冲击 | 第42页 |
·应对中美货币政策冲突的策略 | 第42-45页 |
参考文献 | 第45-47页 |
致谢 | 第47-48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和其它科研情况 | 第48-4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