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6页 |
| Abstract | 第6-10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22页 |
| ·引言 | 第10-11页 |
| ·泡沫塑料 | 第11-15页 |
| ·热塑性泡沫塑料 | 第11-13页 |
| ·热固性泡沫塑料 | 第13-14页 |
| ·功能性泡沫塑料 | 第14-15页 |
| ·聚酰亚胺(PI)及其泡沫塑料 | 第15-17页 |
| ·聚酰亚胺(PI)泡沫塑料的发泡方法 | 第16页 |
| ·聚酰亚胺(PI)泡沫塑料的泡孔控制方法 | 第16-17页 |
| ·聚甲基丙烯酰亚胺(PMI)及其泡沫塑料 | 第17-20页 |
| ·聚甲基丙烯酰亚胺(PMI)及其泡沫塑料的制备方法 | 第18-20页 |
| ·本课题的研究目的与主要内容 | 第20-22页 |
| ·研究目的 | 第20页 |
| ·研究内容 | 第20-22页 |
| 第二章 BMA/AM 共聚物的合成研究 | 第22-37页 |
| ·引言 | 第22页 |
| ·实验部分 | 第22-25页 |
| ·实验原料 | 第22页 |
| ·实验方案 | 第22-24页 |
| ·实验仪器设备 | 第24页 |
| ·原料的精制 | 第24-25页 |
| ·BMA/AM 共聚物的性能表征 | 第25页 |
| ·结果与讨论 | 第25-35页 |
| ·BMA/AM 聚合温度研究 | 第26-27页 |
| ·引发剂的选择及用量研究 | 第27-29页 |
| ·BMA/AM 自由基共聚的理论计算 | 第29-30页 |
| ·单体配比对 BMA/AM 共聚物结构和性能的影响 | 第30-35页 |
| ·本章小结 | 第35-37页 |
| 第三章 极性分子对 BMA/AM 共聚物结构和性能的影响 | 第37-53页 |
| ·引言 | 第37页 |
| ·实验部分 | 第37-40页 |
| ·实验原料 | 第37页 |
| ·BMA/AM 共聚物的合成工艺 | 第37-38页 |
| ·实验仪器设备 | 第38页 |
| ·BMA/AM 共聚物的性能测试 | 第38-40页 |
| ·结果与讨论 | 第40-52页 |
| ·极性分子对 BMA/AM 共聚合的影响 | 第40-41页 |
| ·不同种类的极性分子对 BMA/AM 共聚合过程的研究 | 第41-42页 |
| ·环己醇对 AM 在 BMA 中溶解性能的影响 | 第42-43页 |
| ·环己醇对单体总的转化率和特性粘度的影响 | 第43-44页 |
| ·环己醇对 BMA/AM 共聚物分子结构的影响 | 第44-48页 |
| ·环己醇对 BMA/AM 共聚物热性能的影响 | 第48-52页 |
| ·本章小结 | 第52-53页 |
| 第四章 BMA/AM 共聚物的改性研究 | 第53-58页 |
| ·引言 | 第53页 |
| ·实验部分 | 第53-54页 |
| ·主要原料 | 第53页 |
| ·主要实验仪器及设备 | 第53页 |
| ·BMA/AM 共聚物的制备过程 | 第53-54页 |
| ·BMA/AM 共聚物的结构与性能分析 | 第54页 |
| ·结果与讨论 | 第54-57页 |
| ·复合交联剂对 BMA/AM 分子结构的影响 | 第54-56页 |
| ·复合交联剂的配比对 BMA/AM 共聚物压缩性能的影响 | 第56页 |
| ·复合交联剂的用量对 BMA/AM 共聚物压缩性能的影响 | 第56-57页 |
| ·本章小结 | 第57-58页 |
|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 第58-60页 |
| ·结论 | 第58页 |
| ·展望 | 第58-60页 |
| 参考文献 | 第60-64页 |
| 硕士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 第64-65页 |
| 致谢 | 第6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