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者地方感视角下高速铁路站区建设研究
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6页 |
目录 | 第6-9页 |
1 绪论 | 第9-14页 |
·选题背景 | 第9-11页 |
·选题意义 | 第11-12页 |
·理论意义 | 第11页 |
·现实意义 | 第11-12页 |
·研究框架 | 第12-14页 |
·方法与技术 | 第12-13页 |
·研究内容 | 第13-14页 |
2 相关概念与研究综述 | 第14-23页 |
·概念界定 | 第14-16页 |
·高速铁路 | 第14页 |
·高速铁路站区 | 第14-15页 |
·地方感 | 第15-16页 |
·国内外地方感研究综述 | 第16-20页 |
·国外地方感研究综述 | 第16-18页 |
·国内地方感研究进展 | 第18-20页 |
·国内外高速交通站区研究综述 | 第20-23页 |
·高铁与旅游 | 第20-21页 |
·高铁站区研究进展 | 第21-23页 |
3 高铁站区与地方感的逻辑关系 | 第23-26页 |
·地方感组成场所 | 第23-24页 |
·未来的地方感 | 第24页 |
·地方感现代场所 | 第24-25页 |
·必要性:高铁站区建设融入地方性 | 第25-26页 |
4 研究设计 | 第26-32页 |
·实证步骤 | 第26页 |
·城市选择 | 第26-27页 |
·研究方法选取 | 第27-28页 |
·理论基础 | 第28-29页 |
·地方感理论 | 第28页 |
·符号学理论 | 第28-29页 |
·概念设计 | 第29-30页 |
·符号需求 | 第29页 |
·符号来源 | 第29-30页 |
·符号提取 | 第30页 |
·问卷设计与测量指标 | 第30-32页 |
5 长沙高铁站区案例研究 | 第32-47页 |
·描述分析——长沙符号 | 第32-33页 |
·先知意象来自媒体 | 第32页 |
·中转功能影响地方感 | 第32页 |
·湖湘情结 | 第32-33页 |
·名人效应 | 第33页 |
·景点依恋 | 第33页 |
·统计分析 | 第33-36页 |
·旅游者基本信息 | 第33-34页 |
·各变量描述性统计 | 第34-36页 |
·两极化:因人而异的地方感 | 第36-37页 |
·差异性检验 | 第37-44页 |
·对高铁站区态度 | 第37-39页 |
·地方性符号期望检验 | 第39-41页 |
·对高铁站区功能需求 | 第41-44页 |
·旅游次数、评价与地方感的关系 | 第44-47页 |
6 结论与展望 | 第47-50页 |
·研究结论 | 第47页 |
·研究启示 | 第47-48页 |
·研究讨论 | 第48-49页 |
·本文创新 | 第49页 |
·研究局限 | 第49-50页 |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期刊论文 | 第50-51页 |
附录 | 第51-57页 |
参考文献 | 第57-63页 |
后记 | 第63-6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