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6页 |
| Abstract | 第6-8页 |
| 目录 | 第8-10页 |
| 第1章 前言 | 第10-15页 |
| ·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 | 第10-11页 |
| ·研究现状与存在问题 | 第11-12页 |
| ·研究方案与技术路线 | 第12-13页 |
| ·研究方案与科学问题 | 第12-13页 |
| ·技术路线与研究方法 | 第13页 |
| ·研究工作过程简介 | 第13-15页 |
| 第2章 区域地理概况 | 第15-18页 |
| ·研究区范围 | 第15页 |
| ·自然地理与交通概况 | 第15-18页 |
| ·地形地貌 | 第15-16页 |
| ·气象水文 | 第16页 |
| ·交通条件 | 第16-18页 |
| 第3章 区域地质背景 | 第18-22页 |
| ·区域主要地层单元 | 第19-20页 |
| ·哀牢山岩群 | 第19页 |
| ·马邓岩群(Pzmd) | 第19页 |
| ·其他地层 | 第19-20页 |
| ·区域地质构造概况 | 第20-22页 |
| ·哀牢山断裂带 | 第20页 |
| ·红河断裂带 | 第20-22页 |
| 第4章 哀牢山构造带中地层层序及岩石变形、变质特征 | 第22-42页 |
| ·马鹿-漠沙剖面构造特征 | 第22-36页 |
| ·哀牢山深变质岩带(哀牢山群)构造特征 | 第23-34页 |
| ·哀牢山浅变质岩带构造特征 | 第34-36页 |
| ·和平-水塘剖面构造特征 | 第36-40页 |
| ·小结 | 第40-42页 |
| 第5章 哀牢山构造带地层时代及形变过程探讨 | 第42-65页 |
| ·样品采集和分析方法 | 第43-47页 |
| ·样品采集位置及岩石学特征 | 第43-46页 |
| ·分析方法 | 第46-47页 |
| ·锆石特征及 U-Pb 定年结果 | 第47-51页 |
| ·浅变质岩系(T3?)石英云母片岩(样品 NO-1) | 第47-48页 |
| ·阿龙组下亚组花岗质片麻岩(样品 SM-15) | 第48-49页 |
| ·小羊街组上亚组花岗闪长质片麻岩(样品 SM-22) | 第49-50页 |
| ·阿龙组下亚组浅变粒花岗岩(样品 SM-18) | 第50-51页 |
| ·哀牢山构造带变质岩系时代探讨 | 第51-55页 |
| ·哀牢山群原岩时代及邻区变质砂岩时代 | 第51-53页 |
| ·哀牢山群主变质时代 | 第53-55页 |
| ·哀牢山构造带变形变质的动力学背景 | 第55-64页 |
| ·韧性变形期构造应力场方向 | 第56-59页 |
| ·脆性变形期构造应力场方向 | 第59-62页 |
| ·动力学机制 | 第62-64页 |
| ·哀牢山构造带形成过程探讨 | 第64-65页 |
| 第6章 结论 | 第65-66页 |
| 存在问题 | 第66-67页 |
| 致谢 | 第67-68页 |
| 参考文献 | 第68-7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