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畜牧、动物医学、狩猎、蚕、蜂论文--家畜论文--猪论文

重组人乳铁蛋白奶粉对仔猪免疫应答和骨形成的影响

摘要第1-4页
Abstract第4-6页
縮略词第6-10页
第一章 引言第10-49页
   ·乳铁蛋白的理化性质第10-16页
     ·LF基因的表达调控第11页
     ·LF的结构第11-13页
     ·LF的肽段第13-14页
     ·LF的稳定性第14-15页
     ·LF分子结合性质第15-16页
   ·乳铁蛋白的生物学功能第16-26页
     ·抗菌活性第16-18页
     ·抗病毒活性第18-19页
     ·抗真菌活性第19-20页
     ·抗寄生虫活性第20页
     ·抗肿瘤活性第20页
     ·促进铁吸收和转运第20-21页
     ·调节肠道菌群第21-23页
     ·抗过敏第23-25页
     ·阻断自由基第25-26页
   ·乳铁蛋白在胃肠道中的存在形式第26-27页
   ·乳铁蛋白对免疫系统的影响第27-35页
     ·免疫系统第28-30页
     ·免疫调节活性第30-31页
     ·LF对固有免疫的影响第31-33页
     ·LF对细胞免疫的影响第33-34页
     ·LF对体液免疫的影响第34页
     ·LF影响免疫的可能机理第34-35页
   ·乳铁蛋白对骨生长发育的影响第35-39页
     ·骨生长的生理演化第35页
     ·影响骨骼发育的因素第35-36页
     ·骨代谢疾病第36-37页
     ·LF对成骨细胞的作用第37-38页
     ·LF对破骨细胞的作用第38页
     ·LF促进骨生长第38-39页
   ·乳铁蛋白发挥生物活性的机制第39页
   ·乳铁蛋白作为疾病的生物标记第39-40页
   ·乳铁蛋白的其他作用第40页
   ·乳铁蛋白的应用情况第40-43页
     ·LF在食品保健品中的应用第41-42页
     ·LF在医药卫生中的应用第42页
     ·LF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第42-43页
   ·人乳铁蛋白转基因的研究进展第43-47页
     ·LF基因在真菌中的表达第44-45页
     ·LF基因在植物及动物细胞中的表达第45-46页
     ·LF基因在动物乳腺中的表达第46-47页
   ·本实验室关于乳铁蛋白的研究工作第47页
   ·本研究的目的、意义及方案第47-49页
     ·研究目的及意义第47-48页
     ·研究方案第48-49页
第二章 材料和方法第49-64页
   ·主要仪器设备与试剂、溶液的配制第49-52页
     ·主要仪器设备第49-50页
     ·工具酶及主要试剂第50页
     ·主要药品及试剂的配制第50-52页
     ·分析工具软件第52页
   ·实验动物第52-54页
     ·实验动物和实验设计第52-53页
     ·饲养管理第53页
     ·体重测定第53页
     ·腹泻监测第53-54页
     ·样品采集和血常规测定第54页
   ·实验方法第54-63页
     ·匀浆液制备第54页
     ·免疫球蛋白、组胺和细胞因子表达分析第54-55页
     ·肠绒毛形态分析第55-56页
     ·免疫和过敏相关基因mRNA表达分析第56-59页
     ·成骨细胞培养第59-60页
     ·血清钙测定第60页
     ·骨密度分析第60页
     ·骨生物力学分析第60页
     ·成骨细胞增殖MTT分析第60-61页
     ·成骨细胞分化碱性磷酸酶活性测定第61页
     ·ERK1/2磷酸化分析第61-63页
   ·统计分析第63-64页
第三章 结果与分析第64-93页
   ·重组人乳铁蛋白对仔猪日增重的影响第64-65页
   ·重组人乳铁蛋白对仔猪腹泻的影响第65-66页
   ·重组人乳铁蛋白对仔猪血常规的影响第66-68页
   ·重组人乳铁蛋白对仔猪过敏反应的影响第68-71页
   ·重组人乳铁蛋白对仔猪体液免疫应答的影响第71-73页
   ·重组人乳铁蛋白对仔猪细胞免疫应答的影响第73-79页
   ·重组人乳铁蛋白对仔猪肠道组织形态的影响第79-83页
   ·重组人乳铁蛋白影响仔猪免疫力的机制探讨第83-84页
   ·重组人乳铁蛋白对仔猪血清钙水平的影响第84-85页
   ·重组人乳铁蛋白对仔猪骨密度和骨矿盐含量的影响第85-86页
   ·重组人乳铁蛋白对仔猪骨强度的影响第86-87页
   ·重组人乳铁蛋白对成骨细胞增殖的影响第87-91页
   ·重组人乳铁蛋白对成骨细胞分化的影响第91-92页
   ·重组人乳铁蛋白对成骨细胞ERK1/2磷酸化的影响第92-93页
第四章 讨论与展望第93-97页
第五章 结论第97-98页
参考文献第98-120页
致谢第120-121页
个人简介第121页

论文共12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百合热激转录因子L1HSFA1及其下游热激蛋白L1HSP70响应热胁迫的机制解析
下一篇:鸡prdm1表达和功能的相关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