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数民族题材动画研究
中文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6页 |
目录 | 第6-8页 |
导论 | 第8-12页 |
第一节 研究背景及选题意义 | 第8-9页 |
第二节 研究现状与存在的问题 | 第9-11页 |
第三节 研究方法和论文结构 | 第11-12页 |
第一章 解读“动画” | 第12-36页 |
第一节 起源问题 | 第13-21页 |
一、名词解释 | 第13-16页 |
二、起源问题 | 第16-18页 |
三、创始人的问题 | 第18-20页 |
四、与绘画的关系 | 第20-21页 |
第二节 发展问题 | 第21-36页 |
一、美国动画的发展 | 第21-27页 |
二、日本动画的发展 | 第27-31页 |
三、中国动画的发展 | 第31-36页 |
第二章 少数民族动画发展优势 | 第36-58页 |
第一节 题材的界定 | 第36-48页 |
一、反应民族文化 | 第37-40页 |
二、反应民风民俗 | 第40-42页 |
三、反应民族精神 | 第42-44页 |
四、反应地域条件 | 第44-48页 |
第二节 可发掘的特点 | 第48-58页 |
一、动画题材符号 | 第48-51页 |
二、动画形象符号 | 第51-55页 |
三、动画音乐符号 | 第55-58页 |
第三章 少数民族动画的问题 | 第58-78页 |
第一节 症结所在 | 第58-67页 |
一、民族身份认同的问题 | 第58-61页 |
二、创作者与观者的问题 | 第61-64页 |
三、技术的问题 | 第64-67页 |
第二节 解决方案 | 第67-78页 |
一、重“传统”与“创新”互补性 | 第67-69页 |
二、身份的建构的重要性 | 第69-72页 |
三、回望历史及关注当下 | 第72-74页 |
四、培养更多全面的动画人才 | 第74-78页 |
结语 | 第78-79页 |
参考文献 | 第79-83页 |
致谢 | 第8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