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艺术论文--世界各国艺术概况论文--中国艺术论文--艺术市场论文

山寨式沉浸体验与艺术作品的互涉

摘要第1-4页
Abstract第4-8页
第1章 引言第8-12页
   ·选题背景第8-11页
     ·山寨现象与沉浸体验第8-9页
     ·图像社会学第9-11页
   ·研究问题第11页
   ·研究目标及其价值第11-12页
第2章 概述山寨式沉浸体验第12-15页
第3章 山寨式沉浸体验与山寨文化第15-33页
   ·日常生活中所谈论的山寨与山寨文化第15-16页
   ·山寨和山寨文化在中国兴起的缘由第16-19页
     ·经济与社会领域第16-18页
     ·文化领域第18-19页
   ·山寨文化的渊源——艺术领域中的山寨第19-27页
     ·作为一种创作手法——挪用(权充)和戏仿第20-23页
     ·山寨作品的几个积极特征第23-25页
     ·山寨艺术作品的几种类型第25-27页
   ·山寨和山寨文化的积极意义第27-29页
     ·山寨使被仿对象重新受关注,活化了被山寨的对象第27页
     ·挑战版权所构成的霸权第27-29页
   ·山寨式沉浸体验的山寨性第29-33页
     ·草根性第29-30页
     ·高性价比性第30页
     ·互文性第30-31页
     ·差异性第31-33页
第4章 山寨式沉浸体验与沉浸式体验第33-55页
   ·沉浸式体验与山寨式沉浸体验的历史脉络第34页
   ·沉浸式体验系统第34-36页
     ·沉浸式体验与沉浸式体验系统第34-36页
     ·沉浸式体验系统的特征第36页
   ·沉浸式体验系统对体验者的作用第36-38页
   ·从视觉心理学角度认识沉浸式体验第38-42页
     ·感官、大脑与沉浸式体验第38-39页
     ·视觉与知觉第39-41页
     ·沉浸式体验系统的信息编码第41页
     ·利用暗示第41-42页
   ·利用符号学理论构建沉浸式体验第42-46页
     ·构建沉浸式体验要对编码、传播和解码全方位的设计和控制第43页
     ·明确谁是体验者第43-44页
     ·优先意义如何得到强化以及如何精确传播意义第44-46页
   ·沉浸式体验在跨媒体艺术领域应用第46-51页
     ·艺术品附着于沉浸式体验系统中第46页
     ·不同感官媒介构成的沉浸式体验艺术第46-48页
     ·沉浸式体验艺术的维度第48页
     ·对沉浸式体验在跨媒体艺术领域应用的反思第48-51页
   ·对未来沉浸式体验的展望与反思第51-53页
     ·对体验者的操控第51-52页
     ·人的危机——替身第52页
     ·体验的档案化第52-53页
   ·由山寨表征构成的沉浸式体验——山寨式沉浸体验第53-55页
     ·图像第53-54页
     ·替代物第54-55页
第5章 从图像社会学看山寨式沉浸体验第55-70页
   ·被山寨的资格第55-56页
   ·山寨式沉浸体验是对景观社会中景观的再现第56-57页
   ·明信片式的山寨式沉浸体验第57页
   ·听说——看过图像——山寨体验——真实体验第57-59页
   ·山寨式沉浸体验建筑营造的身份想象第59-61页
     ·西方中产阶级和小资第59-60页
     ·贵族第60页
     ·最高权力者——天安门、白宫、美国国会大厦第60-61页
     ·身份想象的典型体现——角色扮演第61页
   ·自我殖民、文化帝国主义与全球化第61-63页
     ·自我殖民第61-62页
     ·文化帝国主义与全球化第62-63页
   ·西方主义与中国当代“仙境”想象第63页
   ·中国营造山寨式沉浸体验建筑的其他动因第63-66页
     ·彰显霸权第64页
     ·自信和能力第64-65页
     ·政绩和利润第65-66页
     ·创新能力第66页
   ·从鲍德里亚的拟像理论看山寨式沉浸体验的不同阶段和类型第66-70页
     ·对某现实中具体对象进行物质仿造或符号化再现的山寨第66-67页
     ·机械复制时代的山寨式沉浸体验第67页
     ·由代码和 DNA 所构成的山寨式沉浸体验第67-69页
     ·作为一种预言——未来数字和生物虚拟现实的山寨式沉浸体验第69-70页
第6章 山寨式沉浸体验的个案研究第70-74页
   ·沉浸式体验与山寨历史——纪念馆、博物馆第70-71页
   ·居住在山寨沉浸体验中——广厦天都城第71-74页
     ·广厦天都城第71-73页
     ·从广厦天都城到巴黎唐人街——迁徙的文化挪用和身份认同第73-74页
第7章 山寨式沉浸体验与艺术作品的互涉第74-78页
   ·已有的相关艺术作品第74-76页
   ·我的相关艺术项目第76-78页
     ·《对折计划之 XXXX 公里》项目简介第77页
     ·对折计划之 9274 公里第77-78页
第8章 结论第78-80页
参考文献第80-84页
致谢第84页

论文共8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可佩带雕塑—身体、空间、器物研究
下一篇:《髹饰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