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高等教育论文--世界各国高等教育概况论文--中国论文--高等教育史论文--书院论文

清末书院改制研究

摘要第1-4页
Abstract第4-7页
绪论第7-12页
 (一) 选题缘由第7页
  1. 研究兴趣第7页
  2. 文化传承第7页
 (二) 选题意义第7页
  1. 理论意义第7页
  2. 现实意义第7页
 (三)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7-10页
  1. 在史料整理方面第8页
  2. 关于清末书院综合研究方面第8-9页
  3. 在个案研究方面第9-10页
  4. 在人物与书院方面第10页
 (四) 相关概念界定第10-11页
  1. 书院第10-11页
  2. 书院改制第11页
  3. “清末”第11页
 (五) 研究方法与基本框架第11-12页
  1. 研究方法第11页
  2. 基本框架第11-12页
一、清末书院改制背景第12-24页
 (一) 社会背景:时局多艰、亟需人才第12-13页
 (二) 书院自身:弊端丛生、难育异才第13-16页
  1. 书院师长:素无学问,滥竽充数第14-15页
  2. 书院生徒:颓废丧志,贪图膏火第15页
  3. 书院内容:多课八股,无裨实用第15-16页
 (三) 西学东渐:创办学校,加速改制第16-24页
  1. 传教士与教会学校第17-19页
  2. 洋务运动与新式学堂第19-21页
  3. 留学生与中外交流第21-24页
二、清末书院改制历程第24-47页
 (一) 书院改制的先声第24-28页
  1. 明末清初启蒙思想教育家书院改革实践第24-26页
  2. 早期资产阶级改良主义者书院改革主张第26-28页
 (二) 甲午中日战争之后至戊戌变法之前书院改制(1894—1898)第28-31页
  1. 书院改学堂第28-29页
  2. 变通整顿书院第29-30页
  3. 创办新型书院第30-31页
 (三) 戊戌变法之后至“新政”之前书院改制(1898—1901)第31-39页
  1. 百日维新与书院改制(1898)第31-35页
  2. 戊戌政变与书院复归(1898—1901)第35-37页
  3. 戊戌变法时期书院改制失败的原因第37-39页
 (四) “新政”时期重续书院改制(1901—1905)第39-47页
  1. 政治改革与书院改制第39-41页
  2. 书院改制与章程制定第41-42页
  3. 书院改制与学制变革第42-45页
  4. 书院改制与科举废除第45-47页
三、清末书院改制评价第47-53页
 (一) 清末书院改制的价值影响第47-49页
  1. 书院改制推动了中国教育近代化第47-48页
  2. 书院改制促进了中国教育普及化第48-49页
 (二) 清末书院改制的不足之处及其历史反思第49-53页
  1. 政治性和功利性——政府成为书院改制的主导者第49-51页
  2. 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发扬与外来文化的吸收、融合第51-53页
参考文献第53-56页
在校期间发表的论文第56-57页
致谢第57页

论文共5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西北联合大学失败原因研究--以西南联合大学为参照
下一篇:蔡元培大学管理艺术之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