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哲学、宗教论文--哲学理论论文--哲学基本问题论文--价值论论文

马克思恩格斯早期的价值思想研究

摘要第1-6页
ABSTRACT第6-7页
致谢第7-10页
第一章 绪论第10-18页
   ·论文研究背景和意义第10-11页
     ·研究背景第10页
     ·研究意义第10-11页
   ·国内外研究综述第11-13页
     ·国内研究综述第11-12页
     ·国外研究综述第12-13页
   ·研究的主要问题第13页
   ·研究方法第13-14页
   ·主要创新和不足第14页
   ·价值范畴的概念第14-15页
   ·马克思恩格斯价值思想的理论渊源第15-18页
第二章 价值主体:现实的人第18-24页
   ·现实人思想的演化第18-20页
     ·黑格尔唯心主义立场时期人的本质第18-19页
     ·费尔巴哈唯物主义立场时期人的本质第19页
     ·唯物史观立场时期人的本质第19-20页
   ·价值主体的特征第20-22页
     ·社会性与个体性的统一第20-21页
     ·规律性与目的性的统一第21-22页
   ·人的本质与人的价值第22-24页
第三章 价值本质:主体性与客观性第24-30页
   ·价值的主体性第24-27页
     ·独特性第24-25页
     ·多维性第25-26页
     ·时效性第26-27页
   ·价值的客观性第27-30页
     ·客体的客观性第27-28页
     ·主体的客观性第28-30页
第四章 价值目标:人的解放第30-39页
   ·人的解放提出与发展第30-31页
   ·价值目标实现过程中的异化问题第31-32页
   ·人的解放的本质内涵第32-35页
     ·人的劳动能力解放第32-33页
     ·人的自由个性解放第33-34页
     ·人的社会关系解放第34-35页
   ·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是人的解放的最高阶段第35-36页
   ·价值目标的实现路径第36-39页
     ·生产力的发展第36-37页
     ·消灭分工和私有制第37页
     ·扩大社会交往第37-38页
     ·无产阶级革命第38-39页
第五章 价值评价标准:多数人的利益第39-44页
   ·价值评价的不同源于主体利益的差别第39-40页
   ·价值评价是主体性与客观性的统一第40-41页
   ·群众史观是“多数人利益”的基础第41-44页
     ·大多数群众与多数人利益第42-43页
     ·无产阶级政党代表大多数人的利益第43-44页
第六章 马克思恩格斯价值思想的当代意义第44-48页
   ·理论意义第44-45页
     ·是认识和凝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源泉第44-45页
     ·是正确理解“以人为本”的理论基础第45页
   ·现实意义第45-48页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应该坚持规律性与和目的性的统一第45-46页
     ·中国共产党应做到执政能力建设与人民利益的统一第46-48页
参考文献第48-51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第51-52页

论文共5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黄梅戏中的和谐意蕴
下一篇:马克思和谐观及其当代价值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