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交通运输论文--公路运输论文--汽车工程论文--汽车结构部件论文--行走系统论文--悬挂论文

半主动控制系统的近似解析研究

摘要第1-5页
Abstract第5-10页
第一章 绪论第10-18页
   ·研究目的与选题意义第10-12页
   ·汽车悬架系统的研究与应用现状第12-15页
   ·论文研究内容及创新点第15-18页
     ·主要研究内容第15-16页
     ·主要创新点第16-18页
第二章 改进的平均法第18-38页
   ·改进的平均法与传统平均法的比较第19-23页
     ·改进的平均法第19-20页
     ·传统的平均法第20-23页
   ·只含多项式型位移非线性的非线性系统的一般解第23-28页
     ·主共振第23-25页
     ·超谐共振第25-26页
     ·亚谐共振第26-27页
     ·算例第27-28页
   ·只含多项式型速度非线性的非线性系统的一般解第28-34页
     ·主共振第29-30页
     ·超谐共振第30-31页
     ·亚谐共振第31-32页
     ·算例第32-34页
   ·只含多项式型混合非线性的非线性系统的一般解第34-36页
     ·主共振第34-36页
     ·算例第36页
   ·本章小结第36-38页
第三章 一类含时滞的半主动悬架系统的动力学分析第38-57页
   ·数学模型的建立第38-44页
     ·无量纲化第39-41页
     ·一阶近似解析解第41-44页
   ·稳定性分析第44-46页
     ·Lyapunov稳定性理论第44-45页
     ·系统稳定性判据第45-46页
   ·特例第46-47页
     ·无时滞半主动悬架控制系统第46页
     ·被动悬架控制系统第46-47页
   ·仿真分析第47-52页
     ·半主动控制系统近似解析解和数值解的比较第47-51页
     ·半主动控制系统与被动控制系统的比较第51-52页
   ·关键参数对半主动控制系统的影响第52-56页
     ·时滞对半主动控制系统的影响第52-53页
     ·控制间隙对半主动控制系统的影响第53-54页
     ·阻尼比对半主动控制系统的影响第54-56页
   ·本章小结第56-57页
第四章 三自由度吸振-隔振组合系统的研究第57-83页
   ·数学模型的建立第57-68页
     ·无量纲化第58-59页
     ·一阶近似解析解第59-68页
   ·特例第68-78页
     ·两自由度半主动悬架系统近似解析解第68-72页
     ·两自由度半主动吸振系统近似解析解第72-78页
   ·仿真分析第78-81页
     ·三自由度组合控制系统近似解析解和数值解的比较第78-79页
     ·两自由度半主动悬架系统近似解析解和数值解的比较第79-80页
     ·两自由度半主动吸振系统近似解析解和数值解的比较第80-81页
     ·三种系统控制效果的综合比较第81页
   ·本章小结第81-83页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第83-85页
   ·结论第83页
   ·展望第83-85页
参考文献第85-91页
致谢第91-92页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第92-93页

论文共9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OpenGL的铁路隧道三维地质建模系统的研究与实现
下一篇:大型工程车辆车载视频监控系统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