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4页 |
| Abstract | 第4-6页 |
| 第1章 革命历史题材电视剧概述 | 第6-13页 |
| ·相关概念的界定 | 第6-9页 |
| ·审美形态的涵义 | 第6-7页 |
| ·“革命历史题材电视剧”的概念界定 | 第7-9页 |
| ·文献综述 | 第9-13页 |
| ·论文研究的对象与内容 | 第9-10页 |
| ·关于革命历史题材电视剧的研究现状 | 第10-13页 |
| 第2章 革命历史题材电视剧的流变历程与相关思潮 | 第13-24页 |
| ·萌芽期——“阶级斗争史观”的影响与“二元对立”创作模式的窠臼 | 第13-15页 |
| ·初创期——启蒙话语的出现与“重大革命历史题材电视剧”的兴起 | 第15-17页 |
| ·发展期——多元文化的渗透与革命历史题材电视剧的新发展 | 第17-22页 |
| ·“新历史主义”思潮的影响和“新革命历史”文艺作品的出现 | 第17-18页 |
| ·大众文化的兴起与电视剧制播体制的市场化 | 第18-19页 |
| ·新千年前后“怀旧思潮”与“红色经典”热的出现 | 第19-22页 |
| ·成熟兴旺期——新世纪以来革命历史题材电视剧的大众化变奏 | 第22-24页 |
| 第3章 革命历史题材电视剧审美形态嬗变的主要方面 | 第24-46页 |
| ·题材的类型化倾向 | 第24-30页 |
| ·“重大革命历史题材”类 | 第24-26页 |
| ·“革命史诗”类 | 第26-27页 |
| ·“英雄传奇”类 | 第27-28页 |
| ·谍战类 | 第28-30页 |
| ·叙事结构的开拓性嬗变 | 第30-37页 |
| ·主结构的变化 | 第31-35页 |
| ·次结构的运用 | 第35-37页 |
| ·人物刻画的艺术性嬗变 | 第37-43页 |
| ·“卡里斯马”式典型人物的审美变迁 | 第37-41页 |
| ·人物群像的丰富化展现 | 第41-43页 |
| ·镜头语言的创造性嬗变 | 第43-46页 |
| 结语 革命历史题材电视剧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 第46-49页 |
| 参考文献 | 第49-53页 |
| 致谢 | 第5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