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行政问责制的研究
中文摘要 | 第1-9页 |
ABSTRACT | 第9-11页 |
第一章 引言 | 第11-14页 |
·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11页 |
·国内外研究动态 | 第11-13页 |
·国外研究状况 | 第11-12页 |
·国内研究状况 | 第12-13页 |
·目前研究的不足 | 第13页 |
·研究内容 | 第13页 |
·研究方法 | 第13-14页 |
第二章 行政问责制基础理论分析 | 第14-20页 |
·行政问责相关理论解析 | 第14-16页 |
·行政责任与行政问责制 | 第14页 |
·行政问责制 | 第14-16页 |
·行政问责制理论基础 | 第16-18页 |
·行政问责制的构成要素 | 第18-20页 |
第三章 我国行政问责制历史发展沿革及运行现状 | 第20-31页 |
·我国古代的行政问责 | 第20-21页 |
·我国古代行政问责运行方式 | 第20页 |
·中国古代行政问责的启示 | 第20-21页 |
·新中国行政问责制发展演变 | 第21-23页 |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行政问责制的发展 | 第21-22页 |
·行政问责制在新世纪的发展 | 第22-23页 |
·当前我国行政问责制发展取得的成绩 | 第23页 |
·我国行政问责制发展存在的问题 | 第23-31页 |
·行政问责要素界定不合理 | 第24-27页 |
·行政问责制运行环境发育不全 | 第27-29页 |
·行政问责制配套制度缺失 | 第29-31页 |
第四章 行政问责制有效运行的路径探析 | 第31-40页 |
·优化行政问责制的各类要素 | 第31-35页 |
·实现行政问责主体的多元化 | 第31-32页 |
·明确划定问责客体的范围 | 第32-33页 |
·清楚界定行政问责的范围 | 第33-34页 |
·增强问责程序的可操作性 | 第34-35页 |
·培育良好的行政问责制运行环境 | 第35-37页 |
·建立健全行政问责的法律体系 | 第35-36页 |
·培育先进的行政问责文化 | 第36页 |
·努力培养合格积极的公民 | 第36-37页 |
·营造和谐的行政问责信息环境 | 第37页 |
·加强行政问责制度的体系建设 | 第37-40页 |
·完善行政干部选拔制度 | 第37-38页 |
·建立健全政务民主制度 | 第38页 |
·协调党委与政府的关系 | 第38-40页 |
结语 | 第40-42页 |
参考文献 | 第42-44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44-45页 |
致谢 | 第45-46页 |
个人简况及联系方式 | 第46-4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