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7页 |
目录 | 第7-9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18页 |
·立题依据及研究意义 | 第9页 |
·国内外研究概况 | 第9-13页 |
·兰坪盆地研究现状 | 第9-11页 |
·澜沧江断裂研究现状 | 第11-12页 |
·研究区研究现状 | 第12-13页 |
·主要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 | 第13-15页 |
·主要研究内容 | 第13-14页 |
·技术路线 | 第14-15页 |
·研究工作概况 | 第15-17页 |
·进度安排 | 第15页 |
·完成的主要工作 | 第15-17页 |
·主要成果与认识 | 第17-18页 |
第二章 区域地质特征 | 第18-27页 |
·地层 | 第19-20页 |
·构造 | 第20-23页 |
·岩浆活动 | 第23-25页 |
·区域地球物理、地球化学特征 | 第25-26页 |
·区域地球物理特征 | 第25-26页 |
·区域地球化学特征 | 第26页 |
·区域矿产 | 第26-27页 |
第三章 矿区地质概况 | 第27-41页 |
·矿区地质 | 第27-34页 |
·地层 | 第27-32页 |
·构造 | 第32-33页 |
·岩浆岩 | 第33页 |
·变质作用 | 第33-34页 |
·矿床地质 | 第34-40页 |
·矿体形态、产状和分布特征 | 第34-35页 |
·矿石类型和矿物组成特征 | 第35-36页 |
·矿石结构构造 | 第36-38页 |
·围岩蚀变 | 第38页 |
·矿物生成顺序及矿化阶段划分 | 第38-40页 |
·矿床成因 | 第40-41页 |
第四章 矿区构造发育特征 | 第41-62页 |
·矿区的构造格局 | 第41-43页 |
·矿区的构造发育特征 | 第43-59页 |
·断裂 | 第43-48页 |
·褶皱 | 第48-55页 |
·节理 | 第55-57页 |
·劈理 | 第57-59页 |
·矿区显微构造变形特征 | 第59-61页 |
·脆性变形 | 第59-60页 |
·塑性变形 | 第60-61页 |
·矿区铜矿床与构造关系 | 第61-62页 |
第五章 矿区构造体系及其演化 | 第62-72页 |
·矿区构造应力场分析 | 第62-68页 |
·矿区宏观构造分期 | 第62-63页 |
·节理分期与配套 | 第63-68页 |
·矿区构造变形序次 | 第68-70页 |
·矿区构造演化 | 第70-72页 |
结论 | 第72-73页 |
致谢 | 第73-74页 |
参考文献 | 第74-78页 |
附录一 | 第78-94页 |
附录二 典型照片 | 第94-97页 |
附录三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参与的科研项目 | 第97-9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