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6页 |
| ABSTRACT | 第6-10页 |
| 第一章 引言 | 第10-21页 |
| ·选题背景及选题意义 | 第10-11页 |
| ·选题背景 | 第10页 |
| ·选题意义 | 第10-11页 |
| ·研究现状 | 第11-17页 |
| ·国内外铝土矿的研究综述 | 第11-16页 |
| ·研究区铝土矿研究概况 | 第16-17页 |
| ·研究内容及研究方法 | 第17-18页 |
| ·研究内容 | 第17页 |
| ·研究方法 | 第17-18页 |
| ·研究区自然地理概况 | 第18-19页 |
| ·论文工作情况及实物工作量 | 第19-21页 |
| 第二章 区域地质背景 | 第21-28页 |
| ·大地构造位置 | 第21页 |
| ·区域地层 | 第21-23页 |
| ·区域构造 | 第23-24页 |
| ·岩浆岩 | 第24-25页 |
| ·区域矿产 | 第25-28页 |
| 第三章 矿床地质特征 | 第28-49页 |
| ·矿区地质概况 | 第28-34页 |
| ·地层 | 第28-34页 |
| ·构造 | 第34页 |
| ·矿体产出特征 | 第34-37页 |
| ·干塘子矿段 | 第35页 |
| ·天生桥矿段 | 第35-36页 |
| ·者五舍矿段 | 第36-37页 |
| ·矿石特征 | 第37-47页 |
| ·矿石类型 | 第37页 |
| ·矿石结构构造 | 第37-39页 |
| ·矿物组成及特征 | 第39-47页 |
| ·成矿阶段划分 | 第47-49页 |
| ·陆生阶段 | 第47页 |
| ·沉积成岩阶段 | 第47-48页 |
| ·表生富集阶段 | 第48-49页 |
| 第四章 矿床地球化学特征 | 第49-62页 |
| ·常量元素地球化学特征 | 第49-54页 |
| ·微量元素地球化学特征 | 第54-59页 |
| ·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特征 | 第59-62页 |
| ·稀土元素丰度特征 | 第59-60页 |
| ·稀土元素配分特征 | 第60-62页 |
| 第五章 矿床成因探讨 | 第62-77页 |
| ·矿床成因探讨 | 第62-74页 |
| ·成矿物质来源探讨 | 第62-64页 |
| ·成矿环境分析 | 第64-74页 |
| ·成矿模式及找矿标志 | 第74-77页 |
| ·成矿模式探讨 | 第74-76页 |
| ·找矿标志 | 第76-77页 |
| 第六章 结论 | 第77-79页 |
| ·主要结论 | 第77-78页 |
| ·存在的问题与不足 | 第78-79页 |
| 致谢 | 第79-80页 |
| 参考文献 | 第80-84页 |
| 附录 攻读硕士期间参与的科研生产项目及发表论文目录 | 第84-8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