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污染区域多溴联苯醚的生物累积特征及其处置技术研究
| 摘要 | 第1-5页 |
| ABSTRACT | 第5-9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9-19页 |
| ·电子废弃物污染现状 | 第9-10页 |
| ·电子废弃物的产生和产量 | 第9页 |
| ·电子废弃物管理现状 | 第9-10页 |
| ·电子废弃物的环境问题 | 第10页 |
| ·多溴联苯醚的环境污染 | 第10-15页 |
| ·多溴联苯醚的基本性质 | 第10-11页 |
| ·多溴联苯醚的生产和使用 | 第11-12页 |
| ·多溴联苯醚的环境行为 | 第12-14页 |
| ·多溴联苯醚的毒性及生物富集 | 第14-15页 |
| ·多溴联苯醚处置技术研究现状 | 第15-17页 |
| ·现有多溴联苯醚处置技术 | 第15-16页 |
| ·水泥窑共处置技术 | 第16-17页 |
| ·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17页 |
| ·研究内容 | 第17-18页 |
| ·技术路线 | 第18-19页 |
| 第二章 样品采集及分析 | 第19-28页 |
| ·样品采集 | 第19-21页 |
| ·采样地点 | 第19-20页 |
| ·生物样品采集 | 第20-21页 |
| ·样品分析 | 第21-27页 |
| ·实验材料及试剂 | 第21-22页 |
| ·样品的前处理 | 第22-23页 |
| ·色谱-质谱分析条件 | 第23-25页 |
| ·质量保证和质量控制(QA/QC) | 第25-27页 |
| ·生物体脂肪含量分析 | 第27页 |
| ·小结 | 第27-28页 |
| 第三章 电子废物处置地多溴联苯醚生物累积特征 | 第28-54页 |
| ·生物体多溴联苯醚污染水平 | 第28-36页 |
| ·水生动物体多溴联苯醚含量 | 第28-31页 |
| ·陆生动物体多溴联苯醚含量 | 第31-34页 |
| ·植物中多溴联苯醚含量 | 第34-36页 |
| ·生物体多溴联苯醚同系物组成 | 第36-39页 |
| ·水生动物体多溴联苯醚组成 | 第36-37页 |
| ·陆生动物体多溴联苯醚组成 | 第37-38页 |
| ·植物中多溴联苯醚组成 | 第38-39页 |
| ·与其他区域污染的比较 | 第39-42页 |
| ·与其他区域水生动物污染的比较 | 第39-40页 |
| ·与其他区域陆生动物污染的比较 | 第40-41页 |
| ·与其他区域植物体污染的比较 | 第41-42页 |
| ·多溴联苯醚的食物链迁移特征 | 第42-53页 |
| ·生物富集作用 | 第42-43页 |
| ·生物累积活性计算 | 第43-44页 |
| ·营养等级的确定 | 第44页 |
| ·水生生物多溴联苯醚的生物富集与营养级迁移 | 第44-49页 |
| ·陆生生物多溴联苯醚的生物富集与营养级迁移 | 第49-53页 |
| ·小结 | 第53-54页 |
| 第四章 水泥窑共处置多溴联苯醚研究 | 第54-63页 |
| ·实验地点 | 第54页 |
| ·实验材料及设备 | 第54-57页 |
| ·实验材料 | 第54页 |
| ·实验设备 | 第54-57页 |
| ·实验工况设计 | 第57-58页 |
| ·预处理、采样和分析方法 | 第58页 |
| ·焚毁去除率(DRE)的计算 | 第58页 |
| ·结果与分析 | 第58-61页 |
| ·多溴联苯醚的DRE | 第58-59页 |
| ·对大气排放的影响 | 第59-60页 |
| ·固体的毒性分析 | 第60-61页 |
| ·水泥产品质量影响 | 第61页 |
| ·小结 | 第61-63页 |
| 第五章 结论与建议 | 第63-65页 |
| ·结论 | 第63-64页 |
| ·建议 | 第64-65页 |
| 致谢 | 第65-66页 |
| 在校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66-67页 |
| 参考文献 | 第67-7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