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引言 | 第10-20页 |
(一)研究背景与问题 | 第10-12页 |
1.薄弱学校改造与教育均衡发展 | 第10页 |
2.薄弱学校的文化困境:弱与弱的互动 | 第10-11页 |
3.作为学校发展重要力量的教师文化 | 第11-12页 |
(二)研究意义 | 第12-13页 |
1.理论价值 | 第12页 |
2.实践意义 | 第12-13页 |
(三)相关研究综述 | 第13-20页 |
1.关于薄弱学校的相关研究 | 第13-14页 |
2.关于教师文化的相关研究 | 第14-20页 |
一、研究设计和理论基础 | 第20-27页 |
(一)研究设计 | 第20-23页 |
1.研究思路 | 第20-21页 |
2.研究方法 | 第21页 |
3.个案选取 | 第21-22页 |
4.访谈对象的选择 | 第22-23页 |
5.资料的收集、整理与分析 | 第23页 |
(二)理论基础 | 第23-27页 |
1.相关概念界定 | 第23-24页 |
2.组织文化理论视角 | 第24-25页 |
3.组织文化理论视角下的教师文化功能 | 第25-27页 |
二、L校教师文化的现状分析 | 第27-37页 |
(一)L校概况 | 第27-28页 |
1.L校基本情况 | 第27页 |
2.L校教师的配置情况 | 第27页 |
3.L校学生的作息时间安排 | 第27-28页 |
4.L校组织结构和发展规划 | 第28页 |
(二)L校教师文化现状 | 第28-37页 |
1.教师行为文化层面 | 第28-31页 |
2.教师观念文化层面 | 第31-34页 |
3.教师制度文化层面 | 第34-37页 |
三、L校教师文化存在的主要问题 | 第37-41页 |
(一)行为文化层面 | 第37-38页 |
1.课堂教学重视知识传授,轻视能力培养 | 第37页 |
2.班级管理简单粗暴,缺乏对学生的尊重 | 第37页 |
3.教师之间的交往以关系取向,合作处于完成任务阶段 | 第37-38页 |
4.教师与领导之间属于服从和被动交往 | 第38页 |
(二)观念文化层面 | 第38-39页 |
1.教师教育教学常规工作“应试化”倾向严重 | 第38页 |
2.合作意识淡薄,教师个人主义明显 | 第38-39页 |
3.课程意识淡薄,忽视对课本的挖掘与创造 | 第39页 |
(三)制度文化层面 | 第39-41页 |
1.考勤制度:感觉像是坐牢 | 第39页 |
2.备课制度:重复用旧教案,没有写教学反思 | 第39页 |
3.绩效考核制度:不民主,无从对照 | 第39-40页 |
4.教学研究制度:含金量不高,教师积极性不高 | 第40-41页 |
四、薄弱学校教师文化的影响因素分析 | 第41-46页 |
(一)教师自身 | 第41-42页 |
1.组织文化惰性 | 第41页 |
2.教师自主意识不足 | 第41-42页 |
3.自然合作的教师文化取向缺失 | 第42页 |
4.教师的失落心理 | 第42页 |
(二)学校环境 | 第42-44页 |
1.学校已有文化的感染 | 第42-43页 |
2.考评制度的功利性 | 第43页 |
3.制度执行不严及监管不到位 | 第43页 |
4.教师的在职培训较少 | 第43-44页 |
(三)社会环境 | 第44-46页 |
1.教师经济社会地位偏低 | 第44页 |
2.文化多样性和世俗化的冲击 | 第44-45页 |
3.市场经济的负面影响 | 第45-46页 |
五、组织文化理论视角下薄弱学校教师文化的改进策略 | 第46-52页 |
(一)构筑并细化科学的学校发展目标 | 第46-47页 |
(二)构建扁平式的学校组织结构 | 第47-48页 |
(三)打造良好的学校组织文化 | 第48-49页 |
(四)充分发挥校长的灵魂作用 | 第49-50页 |
(五)重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 第50-52页 |
结语 | 第52-53页 |
参考文献 | 第53-56页 |
附录 | 第56-60页 |
(一)教师访谈提纲 | 第56-57页 |
(二)学校领导人员访谈提纲 | 第57-58页 |
(三)学生访谈提纲 | 第58-59页 |
(四)观察提纲 | 第59-60页 |
后记 | 第6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