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5页 |
| Abstract | 第5-6页 |
| 目次 | 第6-8页 |
| 引言 | 第8-9页 |
| 第1章 文献综述 | 第9-20页 |
| ·悬索结构的发展与展望 | 第9-10页 |
| ·悬索结构的发展 | 第9页 |
| ·悬索结构的展望 | 第9-10页 |
| ·张弦梁结构(Beam String Structure)的定义 | 第10页 |
| ·张弦梁结构(Beam String Structure)的分类及类型 | 第10-12页 |
| ·单向张弦梁结构 | 第10-11页 |
| ·双向张弦梁结构 | 第11页 |
| ·多向张弦梁结构 | 第11-12页 |
| ·辐射式张弦梁结构 | 第12页 |
| ·张悬穹顶 | 第12页 |
| ·国内外成功工程简介 | 第12-15页 |
| ·结构优化设计的历史与发展 | 第15-20页 |
| ·结构优化设计的概念 | 第16页 |
| ·结构优化设计的分类 | 第16-17页 |
| ·结构优化设计计算法的分类 | 第17-18页 |
| ·ANSYS 优化设计简介 | 第18-20页 |
| 第2章 理论分析 | 第20-33页 |
| ·ANSYS 模型单元 | 第20-26页 |
| ·杆单元有限元分析 | 第20-22页 |
| ·索单元有限元分析 | 第22-26页 |
| ·ANSYS 的数学优化模型 | 第26页 |
| ·ANSYS 的优化方法 | 第26-33页 |
| ·ANSYS 零阶优化理论 | 第26-29页 |
| ·ANSYS 一阶优化理论 | 第29-33页 |
| 第3章 基于 APDL 的 ANSYS 建立模型 | 第33-39页 |
| ·ANSYS 优化设计的基本步骤 | 第33-34页 |
| ·ANSYS 建立模型 | 第34-38页 |
| ·本章小结 | 第38-39页 |
| 第4章 双向张拉索—混凝土结构静力分析 | 第39-52页 |
| ·对双向张拉索—混凝土结构与普通混凝土井字梁位移的对比 | 第39-42页 |
| ·对双向张拉索—混凝土结构求解 | 第39-40页 |
| ·对普通井字梁结构求解 | 第40-42页 |
| ·对双向张拉索—混凝土结构与普通混凝土井字梁裂缝与应力的对比 | 第42-47页 |
| ·受拉钢筋应力的对比 | 第47-51页 |
| ·本章小结 | 第51-52页 |
| 第5章 双向张拉索—混凝土结构优化设计 | 第52-62页 |
| ·双向张拉索—混凝土结构截面尺寸优化设计 | 第52-57页 |
| ·优化数学模型的建立 | 第52-53页 |
| ·ANSYS 优化的结果与分析 | 第53-57页 |
| ·双向张拉索—混凝土结构索预应变优化设计 | 第57-60页 |
| ·索优化数学模型的建立 | 第58页 |
| ·ANSYS 优化的结果与分析 | 第58-60页 |
| ·本章小结 | 第60-62页 |
| 结论 | 第62-64页 |
| 参考文献 | 第64-67页 |
| 致谢 | 第67-68页 |
| 导师简介 | 第68-69页 |
| 作者简介 | 第69-70页 |
| 学位论文数据集 | 第7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