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一章 导论 | 第1-18页 |
| ·选题背景资料 | 第11-13页 |
| ·跨国企业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已经变成一种强大的经济力量 | 第11页 |
| ·跨国企业对发展中国家影响日趋巨大 | 第11-12页 |
| ·发展中国家应对跨国企业手段的数量和有效性已呈下降趋势 | 第12页 |
| ·我国本土企业与跨国企业在本土竞争时处境堪忧 | 第12页 |
| ·东道国的文化差异对跨国企业的影响巨大 | 第12-13页 |
| ·本文所采用名称的界定 | 第13-16页 |
| ·跨国企业的名称回顾与确定 | 第13-15页 |
| ·其他名称的界定 | 第15-16页 |
| ·本文的主要研究方法及技术路线 | 第16-18页 |
| ·研究方法 | 第16-17页 |
| ·技术路线 | 第17-18页 |
| 第二章 相关文献综述 | 第18-27页 |
| ·基于 FDI 投资的跨国经营理论概述 | 第18-22页 |
| ·垄断优势理论 | 第18-19页 |
| ·内部化理论 | 第19-20页 |
| ·折衷范式理论 | 第20-21页 |
| ·对上述理论的评述 | 第21-22页 |
| ·关于文化因素对跨国企业影响的研究文献综述 | 第22-27页 |
| ·关于文化因素对跨国企业影响的西方早期研究 | 第22-25页 |
| ·后续西方现有研究文献综述及评述 | 第25-27页 |
| 第三章 文化壁垒的演化和特性 | 第27-35页 |
| ·文化壁垒的界定及其特性 | 第27-32页 |
| ·文化壁垒的界定 | 第27-29页 |
| ·文化壁垒的特性分析 | 第29-32页 |
| ·文化壁垒的经济学解释及经济意义 | 第32-35页 |
| ·文化壁垒的经济学解释 | 第33-34页 |
| ·文化壁垒重新定义及有效性分析的意义 | 第34-35页 |
| 第四章 东道国文化壁垒与跨国企业 | 第35-45页 |
| ·东道国文化壁垒对跨国企业的影响 | 第35-38页 |
| ·东道国文化壁垒对跨国企业的进入模式影响 | 第35-36页 |
| ·东道国文化壁垒对跨国企业经营的影响 | 第36-38页 |
| ·跨国企业对东道国文化壁垒的影响 | 第38-41页 |
| ·文化扩张和跨国企业扩张的内在联系 | 第41-42页 |
| ·运用文化壁垒进行防御的原理和益处 | 第42-45页 |
| 第五章 文化壁垒与我国本土经济 | 第45-59页 |
| ·我国本土企业目前的竞争现状 | 第46-47页 |
| ·文化壁垒给我国带来的启示 | 第47-51页 |
| ·文化壁垒对于加强我国本土企业竞争力的启示 | 第47-49页 |
| ·文化壁垒对于加速技术流入的启示 | 第49页 |
| ·文化壁垒对提升、优化我国产业的启示 | 第49-51页 |
| ·文化壁垒在我国经济中运用的可行性分析 | 第51-53页 |
| ·本土企业如何利用本国的文化壁垒参与目前的竞争和对外发展 | 第53-55页 |
| ·本国企业强调和保持本国的优秀传统文化 | 第53页 |
| ·积极地参与本国文化变化 | 第53-54页 |
| ·尽可能地组织本土企业的联盟,充分利用文化壁垒 | 第54页 |
| ·在对外投资中从文化背景相似的国家入手 | 第54页 |
| ·注意国外企业的联盟,形成一定的规模效应 | 第54-55页 |
| ·本土化的策略 | 第55页 |
| ·文化壁垒中的政府定位 | 第55-59页 |
| ·坚持和发扬本国优秀的文化传统 | 第56页 |
| ·相关政策法律的完善与实施 | 第56-57页 |
| ·政府相关部门的示范作用 | 第57页 |
| ·加强对外文化交流,积极地从各种渠道入手展开本国文化的对外影响 | 第57-58页 |
| ·有目的地率先扶持一些具有深文化底蕴的龙头企业和商品 | 第58-59页 |
| 参考文献 | 第59-62页 |
| 附录 | 第62-64页 |
| 研究成果与奖励 | 第64-65页 |
| 致谢 | 第6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