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9页 |
第1章 绪论 | 第9-13页 |
·课题背景 | 第9页 |
·课题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 第9-10页 |
·国内外发展现状与趋势 | 第10-11页 |
·知觉理论的发展现状与趋势 | 第10-11页 |
·互联网的发展现状与趋势 | 第11页 |
·论文的研究方法和内容 | 第11-12页 |
·论文的研究方法 | 第11页 |
·论文的研究内容 | 第11-12页 |
·论文的创新点 | 第12-13页 |
第2章 “无知觉”与“有知觉” | 第13-19页 |
·“无知觉”与“有知觉”的界定 | 第13-14页 |
·“无知觉”的界定 | 第13-14页 |
·“有知觉”的界定 | 第14页 |
·从“无知觉”理论到“有知觉”设计 | 第14-19页 |
·“无知觉”理论 | 第14-15页 |
·“有知觉”设计 | 第15-18页 |
·“无知觉”理论和“有知觉”设计的关系 | 第18-19页 |
第3章 “无知觉”理论中的模式识别 | 第19-29页 |
·模式识别 | 第19页 |
·模式识别的发展方向 | 第19-26页 |
·认知过程中的模式识别 | 第19-25页 |
·人工智能中的模式识别 | 第25-26页 |
·模式识别的理论模型 | 第26-29页 |
·模板匹配模型 | 第26-27页 |
·特征分析模型 | 第27-28页 |
·原型匹配模型 | 第28-29页 |
第4章 模式识别与互联网产品“有知觉”设计 | 第29-46页 |
·互联网产品 | 第29-30页 |
·互联网产品的分类 | 第29页 |
·互联网产品的特点 | 第29-30页 |
·模式识别在互联网产品中的体现 | 第30-36页 |
·雷达兵的故事 | 第30-31页 |
·没有基于模式识别的互联网产品案例 | 第31-35页 |
·模式识别与情感化、智能化互联网产品 | 第35-36页 |
·模式识别在互联网产品“有知觉”设计中的应用 | 第36-46页 |
·“人”与“互联网产品”交互模型 | 第36-38页 |
·“人”与“人”交互模型 | 第38-39页 |
·模式识别特征在互联网产品设计中的应用 | 第39-46页 |
第5章 基于模式识别特征的互联网产品“有知觉”设计原则 | 第46-64页 |
·基于模式识别特征的互联网产品设计的原则 | 第46-57页 |
·基于“联结键”的互联网产品设计原则 | 第46-49页 |
·基于“由简入繁”的互联网产品设计原则 | 第49-53页 |
·基于“期待反馈”的互联网产品设计原则 | 第53-57页 |
·基于模式识别特征的互联网产品设计实例 | 第57-64页 |
·杀毒过程进度条设计分析 | 第57-60页 |
·对话框的存在必要性及设计分析 | 第60-64页 |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 第64-66页 |
·主要研究结论 | 第64页 |
·存在的局限与不足 | 第64-65页 |
·对未来发展的展望 | 第65-66页 |
致谢 | 第66-67页 |
参考文献 | 第67-70页 |
攻读学位期间获得与学位论文相关的科研成果目录 | 第7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