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载机牵引性能分析与优化软件的开发
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1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17页 |
·课题研究的意义 | 第11-13页 |
·国内外装载机研究现状 | 第13-15页 |
·本文的主要内容 | 第15-17页 |
第二章 装载机的动力匹配 | 第17-28页 |
·装载机的动力传动系统 | 第17-18页 |
·发动机的速度特性 | 第18-19页 |
·液力变矩器的原始特性 | 第19-20页 |
·液力变矩器的输入特性 | 第20-21页 |
·发动机和液力变矩器共同工作的输入特性 | 第21-22页 |
·发动机与液力变矩器共同工作的输出特性 | 第22-23页 |
·发动机与液力变矩器合理匹配的研究 | 第23-27页 |
·发动机与液力变矩器的不同匹配工况 | 第23-25页 |
·发动机与液力变矩器的匹配原则 | 第25页 |
·发动机与液力变矩器的匹配评价参数 | 第25-26页 |
·实现发动机和液力变矩器合理匹配的方法 | 第26-27页 |
·本章总结 | 第27-28页 |
第三章 装载机牵引性能的计算分析及优化 | 第28-42页 |
·牵引力平衡和牵引功率平衡 | 第28-31页 |
·牵引特性 | 第31-34页 |
·牵引特性曲线 | 第31-32页 |
·牵引特性分析 | 第32-34页 |
·动力特性 | 第34-36页 |
·牵引性能优化模型 | 第36-41页 |
·优化变量的确定 | 第36-37页 |
·目标函数的确定 | 第37-39页 |
·约束条件的建立 | 第39-40页 |
·优化算法的选择 | 第40-41页 |
·本章小结 | 第41-42页 |
第四章 牵引性能分析与优化软件的开发及应用 | 第42-62页 |
·软件开发工具 | 第42-44页 |
·VB和MATLAB简介 | 第42-43页 |
·VB对Matlab、Excel的调用 | 第43-44页 |
·软件的总体结构和应用流程 | 第44-45页 |
·软件界面设计和功能描述 | 第45-50页 |
·软件主界面 | 第45-46页 |
·参数输入模块界面 | 第46-47页 |
·发动机和液力变矩器匹配模块界面 | 第47-48页 |
·牵引性能计算模块界面 | 第48-49页 |
·牵引性能优化模块界面 | 第49-50页 |
·软件应用:实例分析 | 第50-61页 |
·ZL50 装载机基本参数 | 第50-52页 |
·发动机和液力变矩器的原始特性分析 | 第52-53页 |
·发动机和变矩器共同工作输入特性分析 | 第53-55页 |
·发动机和变矩器输出特性分析 | 第55-57页 |
·牵引工况下牵引特性分析 | 第57-58页 |
·直线运输工况下动力特性分析 | 第58-59页 |
·牵引性能优化结果 | 第59-61页 |
·本章小结 | 第61-62页 |
第五章 装载机动力传动系的动态仿真 | 第62-84页 |
·装载机动力传动系建模思想 | 第62-63页 |
·MATLAB/SIMULINK建模 | 第63-66页 |
·Simulink 建模方法 | 第63-64页 |
·代数环的产生和消除 | 第64-66页 |
·装载机动力传动系各仿真模块的创建 | 第66-75页 |
·发动机子系统模块 | 第66-68页 |
·液力变矩器子系统模块 | 第68-69页 |
·变速箱—驱动桥子系统模块 | 第69-72页 |
·行驶阻力模块 | 第72-73页 |
·液压系统模块 | 第73-75页 |
·装载机动力传动系仿真模型 | 第75页 |
·装载机典型作业工况仿真 | 第75-83页 |
·典型作业工况和铲装方式介绍 | 第75-76页 |
·空载前进、铲装工况仿真 | 第76-79页 |
·满载后退工况仿真 | 第79-81页 |
·满载前进工况仿真 | 第81-83页 |
·本章小结 | 第83-84页 |
总结与展望 | 第84-87页 |
总结 | 第84-85页 |
展望 | 第85-87页 |
参考文献 | 第87-91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91-92页 |
致谢 | 第92-93页 |
附件 | 第9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