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6页 |
| Abstract | 第6-9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9-17页 |
| ·电驱动冲击气锤介绍 | 第9-10页 |
| ·课题研究意义与背景 | 第10-13页 |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3-15页 |
| ·国外产品发展水平 | 第13-14页 |
| ·国内产品水平及研究现状 | 第14-15页 |
| ·主要完成内容及研究思路 | 第15-16页 |
| ·本章小结 | 第16-17页 |
| 第二章 电驱动冲击气锤的结构特点及设计方案 | 第17-28页 |
| ·电驱动冲击气锤的结构特点及结构分类 | 第17-23页 |
| ·电驱动冲击气锤的结构特点 | 第17页 |
| ·驱动机构及减速器 | 第17-18页 |
| ·变换机构特点及分类 | 第18页 |
| ·冲击机构特点及分类 | 第18-20页 |
| ·作业工具及冲锤活塞结构 | 第20-21页 |
| ·旋转机构 | 第21页 |
| ·补气孔结构特点及分类 | 第21-23页 |
| ·电驱动冲击气锤结构方案 | 第23-27页 |
| ·电驱动冲击气锤方案设计 | 第23-24页 |
| ·电驱动冲击气锤工作过程动力学分析 | 第24-26页 |
| ·电驱动冲击气锤动力学分析结论 | 第26-27页 |
| ·本章小结 | 第27-28页 |
| 第三章 电驱动冲击气锤理论基础及数学模型 | 第28-48页 |
| ·气动系统建模的理论基础 | 第28-36页 |
| ·气体介质的基本属性 | 第28-30页 |
| ·多变条件下的气体状态方程 | 第30-32页 |
| ·小孔气体流量方程 | 第32-36页 |
| ·电驱动冲击气锤的数学模型 | 第36-47页 |
| ·建模条件及假设 | 第36-37页 |
| ·数学方程模型 | 第37-45页 |
| ·数学模型的数值求解方案选择 | 第45-47页 |
| ·本章小结 | 第47-48页 |
| 第四章 电驱动冲击气锤的 AMESim 建模及动力学分析 | 第48-60页 |
| ·AMESim 仿真概述 | 第48-49页 |
| ·电驱动冲击气锤 AMESim 模型及仿真结果 | 第49-51页 |
| ·电驱动冲击气锤 AMESim 气动冲击系统模型设计 | 第49-50页 |
| ·电驱动冲击气锤 AMESim 模型特点总结及参数设定 | 第50-51页 |
| ·电驱动冲击气锤 AMESim 计算结果及动力学特性分析 | 第51-59页 |
| ·各输出量起始变化阶段曲线 | 第51-52页 |
| ·各输出量稳定变化阶段曲线 | 第52-58页 |
| ·各状态量变化特点总结及数值计算结果可靠性分析 | 第58-59页 |
| ·本章小结 | 第59-60页 |
| 第五章 电驱动冲击气锤的输出特性影响研究 | 第60-77页 |
| ·输入频率对撞击能影响特性 | 第60-62页 |
| ·输入频率对撞击能影响曲线 | 第60-61页 |
| ·在高频区和低频区气垫传递效率低下分析 | 第61-62页 |
| ·气缸活塞结构参数对撞击能影响特性 | 第62-67页 |
| ·气缸直径影响曲线 | 第62-63页 |
| ·活塞之间的初始距离影响曲线 | 第63-65页 |
| ·冲击活塞质量影响曲线 | 第65-66页 |
| ·压气活塞行程影响曲线 | 第66-67页 |
| ·负载条件对撞击能影响特性 | 第67-69页 |
| ·不同反弹速度条件下撞击能变化 | 第67-68页 |
| ·O 形密封圈摩擦力对撞击能影响特性分析 | 第68-69页 |
| ·补气孔设计对撞击能影响特性 | 第69-75页 |
| ·补气孔位置对撞击能影响曲线 | 第69-71页 |
| ·考虑气体泄漏情况下补气孔直径对撞机能影响曲线 | 第71-75页 |
| ·系统设计时各主要结构参数的选择 | 第75-76页 |
| ·本章小结 | 第76-77页 |
| 总结与展望 | 第77-80页 |
| 研究工作总结 | 第77-79页 |
| 课题展望 | 第79-80页 |
| 参考文献 | 第80-85页 |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85-86页 |
| 致谢 | 第86-87页 |
| 答辩委i/j会对论文的评定意见 | 第8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