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11页 |
一、绪论 | 第11-16页 |
(一) 项目的背景 | 第11页 |
(二) 项目的目标 | 第11-12页 |
(三) 项目的内容、基本思路 | 第12-13页 |
(四) 项目的意义 | 第13-14页 |
(五) 相关概念 | 第14-16页 |
二、吴江经济技术开发区企业工会现状与问题 | 第16-20页 |
(一) 吴江经济技术开发区简介 | 第16页 |
(二) 吴江经济技术开发区企业工会现状 | 第16-17页 |
(三) 吴江经济技术开发区企业工会存在的问题 | 第17-20页 |
1. 工会组建、会员发展不规范现象突出 | 第17页 |
2. 机构合并、干部兼职现象突出 | 第17-18页 |
3. 工会维权工作面临诸多难题 | 第18页 |
4. 工会干部行使职责受到多种制约 | 第18-19页 |
5. 工会在活动开展上重点不突出、特色不鲜明 | 第19-20页 |
三、吴江经济技术开发区企业工会需求分析 | 第20-27页 |
(一) 吴江经济技术开发区企业工会需求 | 第20-23页 |
1. 职工心理疏导需求 | 第20-21页 |
2. 职业健康需求 | 第21-22页 |
3. 困难职工帮扶需求 | 第22-23页 |
4. 职工休闲娱乐需求 | 第23页 |
(二) 吴江经济技术开发区企业工会引入社会工作的意义 | 第23-27页 |
1. 更好地体现工会职能,丰富工会工作内涵 | 第23-24页 |
2. 有助于构建和谐企业,实现和谐的劳动关系 | 第24-25页 |
3. 促进工会工作方法的专业化 | 第25页 |
4. 有利于扩大工会的覆盖面,增强工会的凝聚力 | 第25-27页 |
四、社会工作引入企业工会工作的方法借鉴 | 第27-31页 |
(一) 台湾地区工会社会工作发展经验借鉴 | 第27-28页 |
(二) 香港地区工会社会工作发展借鉴 | 第28页 |
(三) 美国工会社会工作发展借鉴 | 第28-30页 |
(四) 小结 | 第30-31页 |
五、社会工作引入工会工作操作方法 | 第31-38页 |
(一) 企业工会组织社会工作的介入点 | 第31-33页 |
1. 争取与维护职工基本权益 | 第31页 |
2. 职工心理问题的解决 | 第31-32页 |
3. 构建有效地沟通网络 | 第32-33页 |
(二) 企业工会组织社会工作的途径 | 第33-34页 |
1. 内部培训 | 第33页 |
2. 外部聘用 | 第33页 |
3. 外包形式 | 第33-34页 |
(三) 企业工会组织社会工作面临的困境 | 第34-35页 |
1. 目标选择的困境 | 第34页 |
2. 员工对企业工会者角色认知的困境 | 第34页 |
3. 保护弱势与维护企业利益之间的冲突 | 第34-35页 |
4. 由企业工会与社会工作相异点引发的冲突 | 第35页 |
(四) 解决困境的办法 | 第35-37页 |
1. 制定渐进的工作目标 | 第35-36页 |
2. 采取正确的工作方法 | 第36页 |
3. 设置合理的职能范围 | 第36页 |
4. 加强工作对象的沟通 | 第36页 |
5. 强化对企业工会的宣传 | 第36-37页 |
(五) 小结 | 第37-38页 |
六、项目评估与总结 | 第38-44页 |
(一) 项目概况 | 第38页 |
(二) 项目执行取得的成效 | 第38-40页 |
1. 建立职工帮扶中心 | 第38页 |
2. 设立了维权投诉中心 | 第38-39页 |
3. 解决农村就业问题 | 第39页 |
4. 工会宣传效果加强 | 第39-40页 |
(三) 项目执行存在的问题 | 第40-42页 |
1. 职工队伍变化带来的问题 | 第40-41页 |
2. 劳动关系变化带来的问题 | 第41-42页 |
3. 工会工作创新问题 | 第42页 |
(四) 项目总结 | 第42-44页 |
七、结论与展望 | 第44-45页 |
参考文献 | 第45-47页 |
致谢 | 第4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