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7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7-13页 |
·研究背景和意义 | 第7-8页 |
·理论背景 | 第7页 |
·理论价值 | 第7页 |
·实践意义 | 第7-8页 |
·研究现状 | 第8-11页 |
·国内研究现状 | 第8-9页 |
·国外研究现状 | 第9-11页 |
·研究思路及方法 | 第11-12页 |
·研究思路 | 第11页 |
·研究方法 | 第11页 |
·研究内容 | 第11-12页 |
·研究的创新点 | 第12-13页 |
第二章 人本主义的历史发展 | 第13-23页 |
·人本主义的产生和基本含义 | 第13页 |
·对关于人的学说的比较 | 第13-23页 |
·西方人本主义思想 | 第13-19页 |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人本思想 | 第19-20页 |
·马克思主义的人学理论 | 第20-23页 |
第三章 西方人本主义思潮的传播及其对当代大学生的影响 | 第23-33页 |
·现代西方人本主义思潮在中国的传播 | 第23-25页 |
·西方人本主义思潮对当代大学生的影响 | 第25-33页 |
·正面影响 | 第26-27页 |
·负面影响 | 第27-33页 |
第四章 认真应对人本主义对我国高校大学生的影响 | 第33-40页 |
·塑造大学生人文关怀和建立相关机制 | 第33-34页 |
·加强大学生人文关怀 | 第33页 |
·建立健全完整的相关法律体系 | 第33-34页 |
·加强对大学生人本主义思想教育和实践 | 第34-36页 |
·重视人本主义思想教育 | 第34-35页 |
·提倡大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 | 第35-36页 |
·注重培养大学生自我定位的意识 | 第36-40页 |
·政治角色的定位 | 第36-37页 |
·职业规划定位 | 第37-38页 |
·良好人际关系的建立 | 第38-40页 |
结论 | 第40-41页 |
参考文献 | 第41-43页 |
附录 | 第43-45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 第45-46页 |
致谢 | 第4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