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建筑科学论文--地下建筑论文--区域规划、城乡规划论文--区域规划论文--中国区域规划论文--农村乡镇规划论文

贵州雷山县苗族聚落景观研究

摘要第1-5页
ABSTRACT第5-9页
1 绪论第9-15页
   ·研究背景和意义第9页
   ·相关概念第9-10页
     ·聚落第9-10页
     ·景观第10页
     ·聚落景观第10页
   ·国内外相关研究第10-12页
     ·国内对聚落景观的研究第10-11页
     ·国外对聚落景观研究第11页
     ·对贵州民族聚落的研究第11-12页
   ·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第12-15页
     ·研究方法第12-14页
     ·技术路线第14-15页
2 雷山县苗族聚落整体概况第15-25页
   ·雷山县概况第15-17页
     ·地理区位第15页
     ·建制沿革第15-16页
     ·自然条件第16页
     ·人文概况第16-17页
   ·雷山县苗族资源概况第17-25页
     ·苗族历史发展第17-18页
     ·苗族民俗风情文化第18-25页
3 雷山县苗族聚落景观成因分析第25-33页
   ·雷山县苗族聚落景观形成的自然因素第25-26页
     ·气候第25页
     ·地形第25-26页
     ·水文第26页
     ·植被第26页
   ·雷山县苗族聚落景观形成的人文因素第26-30页
     ·楚文化影响第26-27页
     ·图腾崇拜第27-29页
     ·风水观念第29-30页
     ·天人合一思想第30页
   ·雷山县苗族聚落景观形成的社会因素第30-33页
     ·苗族的礼乐制度影响第30-31页
     ·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第31页
     ·传统稻作生产方式的影响第31-33页
4 雷山县苗族聚落景观层次特征研究第33-62页
   ·雷山县苗族聚落建筑单元研究第33-44页
     ·合理的功能布局第34-38页
     ·丰富的空间引导第38-40页
     ·灵活的构架组成第40-43页
     ·丰富的建筑装饰第43-44页
   ·从建筑单元到苗族聚落的巷道空间第44-55页
     ·苗族聚落巷道空间的平面形态第45-48页
     ·苗族聚落巷道空间的断面形态第48-51页
     ·苗族聚落巷道空间的尺度第51-53页
     ·苗族聚落巷道空间的界面第53-55页
   ·从巷道空间到节点空间第55-62页
     ·苗族聚落公共节点空间的构成要素第55-58页
     ·苗族聚落公共节点空间的景观视觉感受第58-62页
5 雷山县苗族聚落整体空间景观特征第62-79页
   ·雷山县苗族聚落选址的特点第62页
   ·雷山县苗族聚落整体空间形态第62-64页
   ·雷山县苗族聚落整体空间构成要素第64-75页
     ·山水空间第65-68页
     ·梯田空间第68-69页
     ·植物空间第69-73页
     ·建筑空间第73-75页
   ·雷山县苗族聚落整体景观特色第75-78页
     ·与自然和谐统一的聚落景观特色第75-77页
     ·与民族文化景观相统一的景观特色第77-78页
   ·雷山县苗族聚落景观意向第78-79页
6 雷山县苗族聚落的保护和发展第79-87页
   ·雷山县苗族聚落面临的挑战第79-80页
     ·旅游业的发展对传统生活方式的挑战第79页
     ·人口不平衡,土地匮乏的挑战第79页
     ·现代科技文化对传统民族文化的挑战第79-80页
   ·雷山县苗族聚落保护发展原则第80-82页
     ·整体保护原则第80-81页
     ·可持续的发展原则第81页
     ·保护为主,开发为辅的原则第81-82页
   ·雷山县苗族聚落发展策略第82-87页
     ·健全保护性发展的法律法规第83页
     ·科学规划,提高物质空间条件,承载非物质文化第83-85页
     ·当地居民参与,共同发展传统文化第85页
     ·建设苗族生态博物馆,整体保护,整体发展第85-87页
7 小结第87-88页
参考文献第88-90页
个人简介第90-91页
导师简介第91-92页
获得成果目录第92-93页
致谢第93页

论文共9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台中市都市公园植物景观研究
下一篇:北京传统庭园空间中微气候营造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