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7页 |
| ABSTRACT | 第7-12页 |
| 目录 | 第12-18页 |
| 第1章 绪论 | 第18-30页 |
| ·粮食安全的概念 | 第18-21页 |
| ·国内外粮食及粮食安全的细微区别 | 第18-19页 |
| ·粮食安全概念的提出 | 第19-20页 |
| ·粮食安全的评价指标 | 第20-21页 |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21-26页 |
| ·国外研究现状 | 第21-24页 |
| ·国内研究现状 | 第24-26页 |
| ·研究方法和研究目的 | 第26-27页 |
| ·主要研究方法 | 第26-27页 |
| ·研究目的 | 第27页 |
| ·选题意义及创新和不足之处 | 第27-30页 |
| ·选题意义 | 第28页 |
| ·创新之处 | 第28-29页 |
| ·存在的不足之处 | 第29-30页 |
| 第2章 非传统安全与粮食安全 | 第30-47页 |
| ·非传统安全的定义、内容、演化及特征 | 第30-36页 |
| ·非传统安全的定义及内容 | 第30-32页 |
| ·非传统安全问题的演化 | 第32-34页 |
| ·非传统安全问题的特征 | 第34-36页 |
| ·粮食安全的非传统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 | 第36-47页 |
| ·粮食安全的非传统特征 | 第36-38页 |
| ·影响粮食安全的因素 | 第38-47页 |
| 第3章 中国粮食安全状况及影响因素分析 | 第47-65页 |
| ·中国粮食安全现状 | 第47-54页 |
| ·播种面积现状 | 第47-48页 |
| ·粮食产量现状 | 第48-50页 |
| ·单产水平现状 | 第50页 |
| ·进出口现状 | 第50-51页 |
| ·供给紧平衡状态持续,风险承受力相对较低 | 第51-52页 |
| ·依靠传统粮食生产方式提升产量难度加大,并易引发次生安全问题 | 第52-53页 |
| ·供需在区域分布上失衡,增加粮食安全调控难度 | 第53页 |
| ·农业生产配套设施落后,科技支撑力弱,增加粮食安全不稳定性 | 第53-54页 |
| ·中国粮食安全的影响因素 | 第54-65页 |
| ·传统的影响因素 | 第54-60页 |
| ·非传统的影响因素 | 第60-65页 |
| 第4章 气候变化对粮食安全的影响分析 | 第65-79页 |
| ·气候变化对粮食安全的影响 | 第65-75页 |
| ·气候变化的总体趋势是全球变暖、气温升高 | 第65-68页 |
| ·气候变化的主要表现是干旱、极端天气增加 | 第68-69页 |
| ·气温上升、干旱、极端天气对农业及粮食生产的影响 | 第69-75页 |
| ·气候变化由人类活动引起 | 第75-79页 |
| 第5章 跨国农业企业对粮食安全的影响分析 | 第79-119页 |
| ·跨国农业企业的情况概述 | 第80-90页 |
| ·美国嘉吉公司(Cargill) | 第80-82页 |
| ·美国ADM公司(Archer Daniels Midland) | 第82-83页 |
| ·美国邦吉公司(Bunge) | 第83-84页 |
| ·美国杜邦公司(DuPont)旗下的先锋公司(Pioneer) | 第84-85页 |
| ·美国孟山都公司(Monsanto) | 第85-87页 |
| ·瑞士先正达公司(Syngenta) | 第87-88页 |
| ·法国路易达孚公司(Louis Dreyfus) | 第88-89页 |
| ·丰益国际(Wilmar International)及旗下的益海嘉里(Yihai Kerry) | 第89-90页 |
| ·跨国农业企业通过大范围布局控制产业链 | 第90-107页 |
| ·增加投资,扩大在华规模 | 第92-105页 |
| ·继续抢占市场份额,向粮食全产业推进 | 第105-107页 |
| ·跨国农业企业通过技术和专利控制产品和市场 | 第107-112页 |
| ·研发新品种,扩大市场份额 | 第107-110页 |
| ·通过申请专利保护,控制产品 | 第110-112页 |
| ·跨国农业企业采取迂回方式绕开监管 | 第112-116页 |
| ·多种方式变换“身份”,“稀释”外资成分 | 第113页 |
| ·暗中使力,借内资之壳,遮外资之实 | 第113-115页 |
| ·“冠冕堂皇”的以内资姿态亮相市场 | 第115-116页 |
| ·小结 | 第116-119页 |
| ·关于跨国农业企业的扩张 | 第116-117页 |
| ·关于跨国农业企业大肆推广的转基因品种 | 第117-119页 |
| 第6章 粮食安全保障措施分析 | 第119-164页 |
| ·传统农业大国粮食安全保障情况总结及结论 | 第119-137页 |
| ·国外主要经济体粮食安全保障措施总结 | 第119-133页 |
| ·结论 | 第133-137页 |
| ·对跨国农业企业的管控 | 第137-147页 |
| ·从法律层面加强对跨国农业巨头和粮食管理部门的监管 | 第137-141页 |
| ·建立相关信息发布和监测平台,确保有效调控 | 第141-143页 |
| ·提高国企和民企的协调作战能力 | 第143-147页 |
| ·对气候变化影响的应对 | 第147-152页 |
| ·对气候变化的“被动应战” | 第148-149页 |
| ·对气候变化的“主动接招” | 第149-152页 |
| ·现有保障措施的创新性建议 | 第152-164页 |
| ·关于对粮食储备体系的建议探讨 | 第153-157页 |
| ·关于反对浪费的建议探讨 | 第157-164页 |
| 参考文献 | 第164-175页 |
| 附录:粮食法(征求意见稿) | 第175-186页 |
| 后记 | 第186-187页 |
| 学术论文发表情况 | 第18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