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4页 |
| Abstract | 第4-5页 |
| 目录 | 第5-7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7-15页 |
| ·研究缘起 | 第7页 |
| ·研究综述 | 第7-10页 |
| ·文化心理学研究综述 | 第7-9页 |
| ·苏南地区家族教育的相关研究 | 第9-10页 |
| ·目前研究的不足 | 第10页 |
| ·对近代苏南家族教育进行文化心理学分析之意义 | 第10-11页 |
| ·研究设计 | 第11-12页 |
| ·研究目标 | 第11页 |
| ·研究方法 | 第11-12页 |
| ·研究内容 | 第12页 |
| ·本文所涉及的相关概念与理论概述 | 第12-15页 |
| ·核心概念 | 第12-13页 |
| ·应用理论概述 | 第13-15页 |
| 第二章 苏南家族文化心理结构分析 | 第15-26页 |
| ·苏南家族文化心理的深层结构特征 | 第15-19页 |
| ·价值取向上:通达善变,顺势而为 | 第15-16页 |
| ·思维方式上:包容开放,多元融合 | 第16-17页 |
| ·家族精神上:务实济世,与时俱进 | 第17-19页 |
| ·苏南家族文化心理的中层结构特征 | 第19-21页 |
| ·各业皆本的家训体现 | 第19-20页 |
| ·读书兴族的家族规定 | 第20-21页 |
| ·工商兴业的家风要求 | 第21页 |
| ·苏南家族文化心理的表层结构特征 | 第21-24页 |
| ·重文兴教的家族纽带 | 第21-22页 |
| ·精明灵活的处事方式 | 第22-23页 |
| ·实用践行的经世路径 | 第23-24页 |
| ·苏南文化心理结构的作用原理 | 第24-26页 |
| ·苏南文化心理深层结构特征制约或决定教育目的 | 第24页 |
| ·苏南家族教育目的对其他教育因素质的规定性 | 第24-26页 |
| 第三章 近代苏南家族教育目的的文化心理分析 | 第26-31页 |
| ·近代苏南家族的教育目的 | 第26-27页 |
| ·培养读书兴族的人才 | 第26页 |
| ·培养济世报国的人才 | 第26-27页 |
| ·培养多样化的实用人才 | 第27页 |
| ·教育目的的文化心理分析 | 第27-31页 |
| ·苏南家族“读书兴族的家族规定”与培养读书兴族的人才 | 第27-28页 |
| ·务实济世、与时俱进的家族精神与培养济世报国的人才 | 第28-29页 |
| ·包容开放、多元融合的思维方式与培养多样化的实用人才 | 第29-31页 |
| 第四章 近代苏南家族教育形式与方法的文化心理分析 | 第31-42页 |
| ·近代苏南家族教育形式的文化心理分析 | 第31-36页 |
| ·近代苏南家族的教育形式 | 第31-33页 |
| ·教育形式的文化心理分析 | 第33-36页 |
| ·近代苏南家族教育方法的文化心理分析 | 第36-42页 |
| ·近代苏南家族的教育方法 | 第36-38页 |
| ·教育方法的文化心理分析 | 第38-42页 |
| 第五章 近代苏南家族教育内容与教育评价的文化心理分析 | 第42-50页 |
| ·近代苏南家族教育内容的文化心理分析 | 第42-45页 |
| ·苏南家族的教育内容 | 第42-44页 |
| ·教育内容的文化心理分析 | 第44-45页 |
| ·近代苏南家族教育评价的文化心理分析 | 第45-50页 |
| ·近代苏南家族的教育评价 | 第46-47页 |
| ·教育评价的文化心理分析 | 第47-50页 |
| 第六章 若干启示 | 第50-55页 |
| ·教育目的上的启示:与地域文化心理的契合 | 第50-51页 |
| ·教育形式和方法的启示:多元而开放、尊重与引导 | 第51-52页 |
| ·教育形式上的启示 | 第51页 |
| ·教育方法上的启示 | 第51-52页 |
| ·教育内容和评价上的启示:广泛又致用,多元而科学 | 第52-55页 |
| ·课程内容上的启示 | 第52-53页 |
| ·教育评价上的启示 | 第53-55页 |
| 结语 | 第55-57页 |
| 参考文献 | 第57-62页 |
| 致谢 | 第62-63页 |
| 附录 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6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