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混合道路行驶工况的构建研究
摘要 | 第1-9页 |
ABSTRACT | 第9-11页 |
致谢 | 第11-19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9-29页 |
·研究意义 | 第19-20页 |
·汽车行驶工况的研究进展 | 第20-24页 |
·国外汽车行驶工况的研究进展 | 第20-23页 |
·国内汽车行驶工况的研究进展 | 第23-24页 |
·国内外汽车行驶工况的研究理论 | 第24-27页 |
·本论文研究的主要内容与创新点 | 第27-29页 |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 第27-28页 |
·本文主要创新点 | 第28-29页 |
第二章 实验数据的采集与整理 | 第29-33页 |
·实验数据的采集 | 第30-31页 |
·试验线路的选择 | 第30页 |
·驾驶员及汽车的选择 | 第30页 |
·试验仪器 | 第30-31页 |
·试验数据量的确定 | 第31页 |
·试验方法的确定 | 第31页 |
·采集数据 | 第31-32页 |
·本章小结 | 第32-33页 |
第三章 短行程方法的行驶工况构建 | 第33-48页 |
·引言 | 第33页 |
·短行程划分 | 第33-34页 |
·短行程特征参数计算的数学模型 | 第34-39页 |
·单个短行程特征参数的计算 | 第35-38页 |
·短行程综合特征值参数计算 | 第38-39页 |
·整体实验数据特征参数计算 | 第39页 |
·合肥市汽车实际行驶工况特点 | 第39-43页 |
·代表性行驶工况的构建过程 | 第43-47页 |
·构建思路 | 第43-44页 |
·行驶工况的构建 | 第44-47页 |
·本章小结 | 第47-48页 |
第四章 基于小波变换的行驶工况构建 | 第48-56页 |
·引言 | 第48页 |
·混合交通 | 第48页 |
·离散小波变换的理论基础 | 第48-49页 |
·一维离散小波变换 | 第48-49页 |
·一维多分辨分析 | 第49页 |
·离散小波变换数据压缩 | 第49-51页 |
·压缩目的 | 第49-50页 |
·压缩方法 | 第50页 |
·数据压缩的理论基础和过程 | 第50-51页 |
·代表性行驶工况的构建过程 | 第51-55页 |
·实验数据的小波变换 | 第51-53页 |
·构建代表性行驶工况 | 第53-55页 |
·本章小结 | 第55-56页 |
第五章 马尔科夫方法的行驶工况构建 | 第56-69页 |
·引言 | 第56页 |
·马尔科夫方法的基础理论 | 第56-59页 |
·极大似然估计法 | 第56-58页 |
·马尔科夫过程和转移矩阵 | 第58-59页 |
·马尔科夫方法构建的代表性行驶工况过程 | 第59-65页 |
·样本采集 | 第59-60页 |
·数据分离 | 第60-61页 |
·计算转移矩阵 | 第61-62页 |
·构建候选工况 | 第62-63页 |
·选取代表性行驶工况 | 第63-65页 |
·独立性检验 | 第65页 |
·结果分析 | 第65-66页 |
·不同方法分析 | 第66-67页 |
·特征参数分析 | 第66页 |
·与国外三种标准行驶工况的特征参数对比分析 | 第66-67页 |
·本章小结 | 第67-69页 |
第六章 主成分分析的行驶工况构建 | 第69-86页 |
·引言 | 第69页 |
·主成分分析方法 | 第69-76页 |
·主成分分析的定义 | 第69-70页 |
·主成分分析的步骤 | 第70页 |
·主成分分析的性质 | 第70-71页 |
·主成分分析法的主要参数分析 | 第71-76页 |
·两步聚类分析 | 第76-78页 |
·聚类分析的数学原理 | 第76-77页 |
·聚类结果分析 | 第77-78页 |
·两种代表性行驶工况的构建 | 第78-80页 |
·拥挤行驶工况 | 第78-79页 |
·畅通行驶工况 | 第79-80页 |
·结果分析 | 第80-84页 |
·本章小结 | 第84-86页 |
第七章 聚类和马尔科夫方法结合的行驶工况构建 | 第86-106页 |
·引言 | 第86页 |
·因子分析 | 第86-93页 |
·数学原理 | 第86-87页 |
·基本方法 | 第87-88页 |
·应用 | 第88-93页 |
·两步聚类的结果分析 | 第93-94页 |
·代表性行驶工况的构建过程 | 第94-97页 |
·构建思路 | 第94页 |
·分离数据 | 第94-96页 |
·计算转移矩阵 | 第96页 |
·候选工况的选取 | 第96-97页 |
·代表性工况的选取 | 第97页 |
·结果分析 | 第97-104页 |
·特征参数比较 | 第97-99页 |
·速度—加速度联合分布分析 | 第99-104页 |
·本章小结 | 第104-106页 |
第八章 总结与展望 | 第106-108页 |
·总结 | 第106-107页 |
·展望 | 第107-108页 |
参考文献 | 第108-115页 |
附录 | 第115-11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