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8页 |
Abstract | 第8-15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5-36页 |
·热休克蛋白简介 | 第15页 |
·gp96简述 | 第15-16页 |
·gp96基本功能简述 | 第16-17页 |
·协助蛋白的折叠 | 第16页 |
·结合钙离子 | 第16-17页 |
·免疫原性 | 第17页 |
·gp96在免疫系统中的作用 | 第17-22页 |
·gp96参与抗原呈递,介导获得性免疫 | 第17-19页 |
·gp96与TLR(toll样受体)相互作用介导天然免疫 | 第19-20页 |
·gp96与调节性T细胞的关系 | 第20-21页 |
·gp96与自身免疫性疾病 | 第21-22页 |
·自体gp96肿瘤疫苗与肿瘤治疗 | 第22-25页 |
·免疫监视理论和肿瘤抗原 | 第22页 |
·自体gp96肿瘤疫苗的临床研究 | 第22-24页 |
·自体gp96肿瘤疫苗的不足 | 第24-25页 |
·自体gp96肿瘤疫苗苗的展望 | 第25页 |
·肿瘤疫苗的研究概况 | 第25-27页 |
·病原体感染引起的肿瘤 | 第26页 |
·非病原体感染引起的肿瘤 | 第26-27页 |
·胚胎干细胞与肿瘤的的预防和治疗 | 第27-29页 |
参考文献 | 第29-36页 |
第二章 胎盘来源的gp96-抗原复合物作为多价的肿瘤预防性疫苗 | 第36-70页 |
·前言 | 第36-37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37-52页 |
·多肽合成 | 第37页 |
·人体的组织样本 | 第37页 |
·细胞系与细胞培养 | 第37-38页 |
·小鼠和大鼠 | 第38页 |
·gp96的制备 | 第38-41页 |
·小鼠和大鼠的免疫 | 第41-42页 |
·适应性T细胞转输实验 | 第42-43页 |
·人的外周血单核细胞(PBMC)的分离 | 第43-44页 |
·酶联免疫斑点实验(ELISPOT) | 第44-45页 |
·T细胞杀伤实验 | 第45-46页 |
·Real-Time PCR实验 | 第46-49页 |
·H&E染色 | 第49-51页 |
·统计学分析 | 第51页 |
·主要仪器 | 第51-52页 |
·实验结果 | 第52-66页 |
·胎盘来源的gp96激活B16-F10黑色素肿瘤和TUBO乳腺癌特异性的T细胞反应 | 第52-58页 |
·大鼠胎盘来源的gp96抑制DMBA诱导的大鼠的乳腺癌的发生 | 第58-61页 |
·FVB/N-Tg(MMTVneu)202Mul/J小鼠胎盘来源的gp96能够抑制自发乳腺癌的发生和发展 | 第61-62页 |
·胎盘来源的gp96可能结合HER2和Muc1来源的表位肽 | 第62-66页 |
·讨论 | 第66-68页 |
参考文献 | 第68-70页 |
第三章 TAT介导gp96进入抗原呈递细胞增强gP96激活的抗病毒和抗肿痛的T细胞反应 | 第70-112页 |
·前言 | 第70-71页 |
·材料方法 | 第71-91页 |
·多肽合成 | 第71页 |
·细胞培养 | 第71-72页 |
·重组TAT-gp96(rTAT-gp96)和重组gp96(rgp96)的表达纯化 | 第72-81页 |
·Western blotting鉴定rTAT-gp96或者rp96蛋白进入细胞的效率 | 第81页 |
·动态光散射实验 | 第81页 |
·免疫荧光实验 | 第81-82页 |
·免疫小鼠 | 第82页 |
·B16-F10肿瘤细胞裂解液的制备 | 第82-83页 |
·脾脏淋巴细胞的分离 | 第83页 |
·小鼠肝脏淋巴细胞的分离 | 第83-84页 |
·IFN-γ酶联免疫斑点实验(ELISPOT) | 第84-85页 |
·流式细胞术 | 第85-87页 |
·杀伤实验 | 第87页 |
·免疫组织化学实验 | 第87-88页 |
·HBV转基因鼠血清中HBsAg和HBV DNA的检测 | 第88-90页 |
·HBV转基因小鼠血清中ALT的检测 | 第90-91页 |
·主要仪器 | 第91页 |
·实验结果 | 第91-105页 |
·TAT多肽显著地增强抗原呈递细胞对gp96的吸收 | 第91-94页 |
·rTAT-gp96能够激活HBV转基因小鼠体内的HBV表位肽特异性的T细胞反应 | 第94-99页 |
·rTAT-gp96-多肽复合物免疫HBV转基因小鼠抑制HBV转基因小鼠体内HBV的复制 | 第99-102页 |
·rTAT-gp96激活肿瘤特异性的T细胞反应 | 第102-105页 |
·讨论 | 第105-108页 |
参考文献 | 第108-112页 |
致谢 | 第112-113页 |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和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11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