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提要 | 第1-5页 |
中文摘要 | 第5-8页 |
ABSTRACT | 第8-14页 |
导论 | 第14-46页 |
一、 问题的提出及研究意义 | 第14-19页 |
二、 研究现状与文献检视 | 第19-33页 |
三、 论文的研究方法与论证思路 | 第33-43页 |
四、 本文可能的创新与不足 | 第43-46页 |
第一章 公共舆论在公共领域中的历史发展 | 第46-63页 |
一、 公共舆论的出现和兴起 | 第46-53页 |
(一) 公共舆论的形成过程 | 第46-49页 |
(二) 公共舆论的三维结构 | 第49-53页 |
二、 公共舆论的功能转型和运行机理 | 第53-63页 |
(一) 政治参与:公共舆论的功能 | 第53-56页 |
(二) 人民的声音:公共舆论的性质 | 第56-59页 |
(三) 公共领域:公共舆论运行的边界 | 第59-63页 |
第二章 公共政策效能的概念框架 | 第63-80页 |
一、 公共政策的有效执行 | 第64-65页 |
二、 公共政策的科学评估 | 第65-68页 |
三、 公共政策效能的概念框架 | 第68-76页 |
(一) 公共政策效能概念形成的历史背景 | 第68-70页 |
(二) 公共政策效能的概念框架 | 第70-76页 |
四、 公共政策系统内提升效能的路径分析 | 第76-80页 |
第三章 公共政策的维度及其二元困境 | 第80-96页 |
一、 公共政策的二维维度 | 第80-85页 |
(一) 权威性:公共政策垂直维度的基础 | 第80-82页 |
(二) 参与性:公共政策水平维度的前提 | 第82-85页 |
二、 公共政策维度的内在困境及出路 | 第85-93页 |
(一) 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的论争 | 第86-90页 |
(二) 公共舆论——超越内在困境的有效路径 | 第90-93页 |
三、 公共政策维度和政策效能的关系 | 第93-96页 |
(一) 垂直维度:公共政策效能的保障 | 第93-94页 |
(二) 水平维度:公共政策效能的补充 | 第94-96页 |
第四章 公共舆论和公共政策效能的关系 | 第96-115页 |
一、 社会成员对公共政策表达意见的现实选择 | 第97-109页 |
(一) 社会公平:社会成员对公共资源配置的现实期待 | 第97-101页 |
(二) 政策福利:社会成员对公共政策的现实诉求 | 第101-105页 |
(三) 个人效用:社会成员对政策表达偏好的现实基点 | 第105-109页 |
二、 公共舆论影响公共政策的方式 | 第109-115页 |
(一) 一致性:作为时间序列的影响方式 | 第109-112页 |
(二) 共变性:作为空间序列的影响方式 | 第112-115页 |
第五章 提升政策效能的具体路径及政策失灵分析 | 第115-141页 |
一、 增强政治系统的政策回应性 | 第115-120页 |
二、 构建提升政策效能的集体理性偏好 | 第120-131页 |
(一) 集体理性政策偏好形成的基础 | 第120-124页 |
(二) 集体理性政策偏好的形成过程 | 第124-128页 |
(三) 集体理性政策偏好的价值和意义 | 第128-131页 |
三、 政治体系应以效能为导向进行政策活动 | 第131-134页 |
四、 公共政策失灵的原因及类型分析 | 第134-141页 |
(一) 公共政策失灵的原因分析 | 第135-138页 |
(二) 公共政策失灵的类型分析 | 第138-141页 |
参考文献 | 第141-151页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科研成果 | 第151-152页 |
后记 | 第152-15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