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态能力对公司创业的影响研究
中文摘要 | 第1-10页 |
ABSTRACT | 第10-12页 |
1 绪论 | 第12-16页 |
·研究背景 | 第12-13页 |
·超竞争环境下公司创业的开展 | 第12页 |
·动态能力的重要性 | 第12-13页 |
·研究问题的提出 | 第13-14页 |
·研究意义 | 第14-15页 |
·理论意义 | 第14页 |
·实践意义 | 第14-15页 |
·本文的研究工作 | 第15-16页 |
·研究思路 | 第15页 |
·研究内容 | 第15-16页 |
·研究方法 | 第16页 |
2 文献综述 | 第16-31页 |
·公司创业 | 第16-23页 |
·公司创业的概念 | 第16-19页 |
·公司创业的类型 | 第19页 |
·公司创业的影响因素 | 第19-20页 |
·公司创业的测度体系 | 第20-23页 |
·小结 | 第23页 |
·动态能力 | 第23-29页 |
·动态能力理论的源起 | 第23-24页 |
·动态能力的内涵 | 第24-25页 |
·动态能力的识别、测度与评价体系 | 第25-27页 |
·动态能力的相关研究 | 第27-28页 |
·小结 | 第28-29页 |
·公司创业与动态能力关系的研究 | 第29-31页 |
·动态能力研究与公司创业研究的相互交叉和借鉴 | 第29-30页 |
·公司创业导向(EO)与动态能力的关系研究 | 第30页 |
·小结 | 第30-31页 |
·本章小结 | 第31页 |
3 研究模型与假设 | 第31-43页 |
·动态能力的内涵及其维度 | 第31-37页 |
·市场导向的感知能力 | 第31-33页 |
·组织学习的吸收能力 | 第33-34页 |
·社会网络的关系能力 | 第34-36页 |
·沟通协调的整合能力 | 第36-37页 |
·公司创业的内涵及其维度 | 第37-39页 |
·创业导向(EO) | 第37-39页 |
·创业强度(EI) | 第39页 |
·动态能力与公司创业的关系模型及假设 | 第39-42页 |
·动态能力与公司创业导向 | 第39-40页 |
·动态能力与公司创业强度 | 第40-42页 |
·本章小结 | 第42-43页 |
4 实证分析 | 第43-53页 |
·问卷设计与说明 | 第43-44页 |
·样本选择与描述性统计分析 | 第44-45页 |
·信度检验 | 第45-46页 |
·效度检验、因子分析及指标归类 | 第46-49页 |
·动态能力的因子分析 | 第47-48页 |
·公司创业因子分析 | 第48-49页 |
·相关分析 | 第49-50页 |
·回归分析 | 第50-52页 |
·动态能力各个维度与创业导向的回归分析 | 第50-51页 |
·动态能力各维度与创业强度的回归分析 | 第51-52页 |
·实证小结 | 第52-53页 |
5 研究结论与启示 | 第53-57页 |
·研究结论 | 第53-56页 |
·关于假设H1的验证 | 第54-55页 |
·关于假设H2的验证 | 第55页 |
·关于假设H的验证 | 第55-56页 |
·研究启示 | 第56-57页 |
·对动态能力和公司创业相关理论的启示 | 第56-57页 |
·对企业实践活动的启示 | 第57页 |
6 结束语 | 第57-59页 |
·本研究的主要创新点 | 第57-58页 |
·本研究的不足及未来展望 | 第58-59页 |
附录 | 第59-62页 |
参考文献 | 第62-69页 |
致谢 | 第69-70页 |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 第7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