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数理科学和化学论文--化学论文--高分子化学(高聚物)论文

超支化聚酰胺酯/PP共混体系结构、性能的研究

摘要第1-8页
ABSTRACT第8-13页
1 前言第13-26页
   ·绪论第13页
   ·超支化聚合物的发展历程第13-21页
     ·超支化聚合物的结构和性能第14-17页
     ·超支化聚合物的应用第17-19页
     ·超支化聚合物的合成第19-21页
   ·聚丙烯和聚丙烯纤维第21-24页
     ·聚丙烯和聚丙烯纤维性能特点第21-23页
     ·聚丙烯/超支化聚合物共混研究第23页
     ·超支化聚合物改性聚丙烯纤维研究第23-24页
   ·本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和内容第24-26页
     ·本课题的提出第24-25页
     ·本课题的研究内容第25页
     ·本课题的研究意义第25-26页
2 超支化聚酰胺酯/PP共混体系研究第26-44页
   ·前言第26页
   ·实验部分第26-30页
     ·实验原料第26-27页
     ·实验设备第27-28页
     ·超支化聚酰胺酯/PP共混第28页
     ·超支化聚酰胺酯/PP共混体系性质测定第28-30页
       ·偏光显微镜第28-29页
       ·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第29页
       ·拉伸性能测试第29页
       ·流变行为第29页
       ·X射线衍射(XRD)第29页
       ·热性能第29-30页
   ·结果与讨论第30-42页
     ·共混体系结晶形态的变化(偏光显微镜)第30-32页
     ·H1500、PS2550与PP相容性的研究(扫描电子显微镜)第32-33页
     ·PS2550、H1500对PP力学性能影响(拉伸性能)第33-34页
     ·共混体系流变性能的研究第34-36页
     ·共混体系的结晶性能第36-37页
     ·共混体系热性质的研究第37-42页
       ·DSC(差示扫描量热法)第37-40页
       ·热失重(TG)第40-41页
       ·动态力学分析(DMA)第41-42页
   ·本章小结第42-44页
3 超支化聚酰胺酯/PP共混体系的可纺性和纤维结构、性能研究第44-52页
   ·前言第44页
   ·实验部分第44-46页
     ·原料第44-45页
     ·仪器与装置第45页
     ·样品制备与方法第45-46页
       ·双螺杆共混造粒第45页
       ·纺丝工艺第45页
       ·小型纺丝机卷绕装置第45-46页
       ·纤维牵伸设备第46页
   ·样品表征第46页
     ·纤维纤度第46页
     ·纤维取向度第46页
     ·纤维力学性能第46页
   ·结果与讨论第46-51页
     ·纤维的可纺性第46-48页
     ·纤维纤度第48页
     ·纤维取向度第48-50页
     ·纤维力学性质第50-51页
   ·本章小结第51-52页
4 超支化聚酰胺酯/PP纤维染色性能研究第52-60页
   ·前言第52-53页
   ·实验部分第53-56页
     ·原料第53-54页
     ·实验仪器第54页
     ·牵伸丝去油处理第54页
     ·染色实验第54-55页
     ·染色性能表征第55-56页
       ·K/S值第55页
       ·上染率第55-56页
   ·结果与讨论第56-58页
     ·K/S值第56-57页
     ·上染率第57-58页
   ·本章小结第58-60页
5 结论第60-62页
参考文献第62-67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第67-68页
致谢第68页

论文共6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酞菁铁/凹凸棒土复合光催化剂的制备及光催化性能的研究
下一篇:离子液体法MWCNTs/纤维素纤维的制备及其结构与性能的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