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10页 |
目录 | 第10-14页 |
图表目录 | 第14-16页 |
0 引言 | 第16-54页 |
·研究背景 | 第17-31页 |
·网络信息传播与和谐社会建设关系密切 | 第17-27页 |
·网络信息传播受到高度重视 | 第27-30页 |
·网络信息传播绩效评估研究亟待加强 | 第30-31页 |
·国内外研究状况概述与分析 | 第31-38页 |
·资料调研情况 | 第31-33页 |
·关于网络信息传播的实质与内涵的研究 | 第33-35页 |
·关于网络信息传播与社会发展关系的研究 | 第35-36页 |
·关于网络信息传播绩效评估的研究 | 第36-38页 |
·研究意义及研究方法 | 第38-43页 |
·理论意义与现实意义 | 第38-42页 |
·主要研究方法 | 第42-43页 |
·研究内容与创新之处 | 第43-52页 |
·研究范围的解释与界定 | 第43-49页 |
·研究的基本思路与主要内容 | 第49-51页 |
·研究的创新之处 | 第51-52页 |
·研究的难点 | 第52-54页 |
1 网络信息传播绩效评估的理论基础 | 第54-72页 |
·哲学基础 | 第54-58页 |
·网络信息传播绩效评估中的价值论 | 第54-56页 |
·网络信息传播绩效评估中的认识论 | 第56-58页 |
·公共组织绩效评估理念用于网络信息传播绩效评估的科学性 | 第58-60页 |
·公共组织绩效评估的起源与应用 | 第58页 |
·公共组织绩效评估理念对网络信息传播绩效评估的适用性 | 第58-60页 |
·信息管理学基础 | 第60-61页 |
·系统管理理论基础 | 第61页 |
·传播学基础—传播效果的相关理论 | 第61-72页 |
·传播效果分析的经典理论 | 第61-64页 |
·网络信息传播环境下的传播效果理论 | 第64-72页 |
2 网络信息传播绩效影响因素及其作用关系 | 第72-108页 |
·网络信息传播模式比较分析 | 第72-79页 |
·网状模式 | 第72-73页 |
·阳光模式与整体互动模式 | 第73-75页 |
·基本和总体模式与相对于一个节点的传播模式 | 第75-76页 |
·泛传播模式 | 第76-77页 |
·六度传播模式 | 第77-79页 |
·网络信息传播绩效影响因素的识别 | 第79-104页 |
·网络信息传播环境 | 第79-92页 |
·网络信息传播能力 | 第92-95页 |
·网络信息资源质量 | 第95-100页 |
·网络信息传播受众 | 第100-104页 |
·网络信息传播绩效影响因素作用关系模型的构建 | 第104-108页 |
·网络信息传播绩效影响因素作用关系模型 | 第104-106页 |
·各因素作用的不等价性 | 第106-107页 |
·各因素作用的综合性 | 第107-108页 |
3 网络信息传播绩效评估体系的分析与构建 | 第108-124页 |
·网络信息传播绩效评估的基本要素 | 第108-115页 |
·评估目标 | 第108-110页 |
·评估原则 | 第110-111页 |
·评估模式 | 第111-112页 |
·评估主体 | 第112-114页 |
·评估对象 | 第114页 |
·评估指标 | 第114-115页 |
·网络信息传播绩效评估的指标体系 | 第115-124页 |
·评估指标体系的设计原则 | 第115-119页 |
·评估指标体系的设计思路 | 第119页 |
·评估指标体系的构成 | 第119-124页 |
4 网络信息传播绩效评估模型的构建 | 第124-155页 |
·数学模型的一般问题 | 第124-126页 |
·数学模型的概念 | 第124-125页 |
·数学模型的作用 | 第125-126页 |
·综合评估模型的比较与选择 | 第126-135页 |
·模糊综合评价法 | 第126-130页 |
·主成分分析法 | 第130-134页 |
·数据包络分析法 | 第134-135页 |
·网络信息传播绩效评估模型的选择 | 第135页 |
·网络信息传播绩效模糊综合评估模型的构建 | 第135-140页 |
·建立模糊集合 | 第136-137页 |
·建立二级指标模糊关系矩阵 | 第137-138页 |
·建立模糊综合评估模型及计算 | 第138-139页 |
·建立一级指标模糊关系矩阵并计算模糊向量 | 第139-140页 |
·建立目标层模糊关系矩阵并计算模糊向量 | 第140页 |
·模糊综合评价结果中的识别原则问题 | 第140-143页 |
·最大隶属原则有效性的判断 | 第141-142页 |
·最大隶属原则失效时的判断原则 | 第142-143页 |
·指标权重与数据处理 | 第143-152页 |
·权重的作用及意义 | 第143-144页 |
·权重确定方法的比较分析 | 第144-152页 |
·数据处理方法 | 第152-155页 |
·定性指标数据的处理 | 第152-153页 |
·定量指标数据的处理 | 第153-155页 |
5 网络信息传播绩效评估实证研究:以北京奥运信息网络传播为例 | 第155-180页 |
·奥运信息网络传播概况 | 第155-156页 |
·奥运信息网络传播绩效评估对象的选择 | 第156-157页 |
·奥运信息网络传播绩效评估指标体系与数据来源 | 第157-165页 |
·评估指标体系的构建 | 第157-158页 |
·评估指标体系说明 | 第158-161页 |
·指标权重的确定 | 第161-162页 |
·数据来源与数据处理 | 第162-165页 |
·奥运信息网络传播绩效的模糊综合评估 | 第165-175页 |
·N网奥运信息网络传播绩效评估 | 第166-169页 |
·H网奥运信息网络传播绩效评估 | 第169-172页 |
·E网奥运信息网络传播绩效评估 | 第172-175页 |
·结果分析与讨论 | 第175-180页 |
·N网、H网和E网奥运信息网络传播绩效的比较分析 | 第175-177页 |
·一级指标的比较分析 | 第177-178页 |
·结论 | 第178-180页 |
6 总结与展望 | 第180-183页 |
·总结 | 第180-181页 |
·思考与展望 | 第181-183页 |
附件 | 第183-187页 |
参考文献 | 第187-199页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科研情况 | 第199-201页 |
致谢 | 第201-20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