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险驾驶罪的司法认定:难点、界限及其完善
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9页 |
绪论 | 第9-11页 |
第一章 危险驾驶罪的实践概况 | 第11-16页 |
第一节 危险驾驶罪的立法背景 | 第11-12页 |
第二节 相关案件处理及争议 | 第12-16页 |
一、 危险驾驶行为引发的交通事故 | 第12页 |
二、 危险驾驶罪案件的处理 | 第12-13页 |
三、 造成严重实害后果的处理 | 第13-16页 |
第二章 国外危险驾驶罪的分析 | 第16-22页 |
第一节 大陆法系国家 | 第16-18页 |
一、 日本 | 第16-17页 |
二、 德国 | 第17-18页 |
第二节 英美法系国家 | 第18-19页 |
一、 英国 | 第18页 |
二、 美国 | 第18-19页 |
第三节 国外立法状况评析 | 第19-22页 |
第三章 危险驾驶罪的界限 | 第22-33页 |
第一节 本罪与危险驾驶行为 | 第22-25页 |
一、 本罪与危险驾驶行为的联系 | 第22-23页 |
(一) 主观特征相同 | 第22页 |
(二) 客体特征相同 | 第22-23页 |
(三) 都属危险性极高的交通违法行为 | 第23页 |
(四) 通过现有的行政手段均难以解决 | 第23页 |
二、 本罪规制范围的问题及建议 | 第23-25页 |
第二节 本罪与相关罪 | 第25-33页 |
一、 本罪在危害公共安全罪中的地位和作用 | 第25页 |
二、 本罪与相关罪的区别 | 第25-27页 |
三、 本罪与相关罪的适用 | 第27-33页 |
(一) 主观要件 | 第28-31页 |
1. 对最高法关于两个醉驾案件意见的理解 | 第28-29页 |
2. 对“继续驾车冲撞”的解读 | 第29-31页 |
(二) 客观要件 | 第31-33页 |
第四章 危险驾驶罪的认定 | 第33-46页 |
第一节 主体的认定 | 第33-34页 |
一、 刑事责任能力 | 第33页 |
二、 共犯 | 第33-34页 |
第二节 主观方面的认定 | 第34-38页 |
一、 主观故意的内容 | 第34-35页 |
二、 不构成主观故意的情形 | 第35-36页 |
(一) 典型案例 | 第35页 |
(二) 笔者观点 | 第35-36页 |
三、 保护其他法益的情形 | 第36-38页 |
(一) 典型案例 | 第37-38页 |
(二) 笔者观点 | 第38页 |
第三节 客体的认定 | 第38-40页 |
第四节 客观方面的认定 | 第40-46页 |
一、 危险驾驶罪的具体行为 | 第40-43页 |
(一) 醉酒驾驶 | 第40-42页 |
(二) 追逐竟驶 | 第42-43页 |
二、 具体行为的“情节”解读 | 第43-46页 |
(一) 追逐竟驶的“情节恶劣” | 第43页 |
(二) 醉酒驾驶的情节 | 第43-46页 |
结语 | 第46-47页 |
参考文献 | 第47-50页 |
致谢 | 第50-51页 |
附件 | 第5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