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6页 |
| Abstract | 第6-8页 |
| 目录 | 第8-11页 |
| 插图和附表清单 | 第11-12页 |
| 缩略词 | 第12-13页 |
| 第一章 前言 | 第13-27页 |
| ·甲醇的应用开发进展 | 第13页 |
| ·甲醇影响植物生长的研究进展 | 第13-24页 |
| ·甲醇的代谢 | 第13-14页 |
| ·植物体内的甲醇的来源 | 第14-15页 |
| ·植物对甲醇的吸收 | 第15-16页 |
| ·甲醇的应用对植物生长的影响 | 第16-20页 |
| ·甲醇的应用对藻类植物生长的影响 | 第16页 |
| ·甲醇的应用对农作物生长的影响 | 第16-18页 |
| ·逆境胁迫下甲醇的应用对植物生长的影响 | 第18-19页 |
| ·甲醇的应用对模式植物生长的影响 | 第19页 |
| ·甲醇对观赏植物生长的影响 | 第19-20页 |
| ·甲醇对植物基因组和蛋白质组的影响 | 第20-22页 |
| ·甲醇影响植物生长的机理研究进展 | 第22-24页 |
| ·碳源假说 | 第22页 |
| ·增强光合作用并抑制光呼吸假说 | 第22-23页 |
| ·推动钙离子(Ca~(2+))由成熟组织向新生组织的转移 | 第23-24页 |
| ·影响激素生成 | 第24页 |
| ·矮牵牛生产现状及研究进展 | 第24-25页 |
| ·本研究的主要内容和意义 | 第25-27页 |
| 第二章 矮牵牛响应甲醇刺激的生理变化及其甲醇代谢机制分析 | 第27-51页 |
| ·材料与方法 | 第27-31页 |
| ·植物材料 | 第28页 |
| ·矮牵牛的甲醇喷施试验 | 第28页 |
| ·不同浓度外源性甲醇的施用对矮牵牛生长的影响 | 第28页 |
| ·矮牵牛叶片的生理学实验 | 第28-30页 |
| ·甲醇标记试验 | 第30-31页 |
| ·结果 | 第31-44页 |
| ·叶片喷施甲醇对矮牵牛的生长及表型的影响 | 第31-32页 |
| ·不同浓度甲醇对矮牵牛生长表型和生物量积累的影响 | 第32页 |
| ·甲醇处理对矮牵牛叶片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 | 第32-34页 |
| ·甲醇处理对矮牵牛叶片叶绿素的影响 | 第32-33页 |
| ·甲醇处理对矮牵牛叶片可溶性糖和总蛋白的影响 | 第33-34页 |
| ·甲醇处理对矮牵牛叶片H_2O_2,PC和MDA的影响 | 第34页 |
| ·在固体培养条件下矮牵牛对不同浓度~(13)CH_3OH代谢谱的比较 | 第34-37页 |
| ·HCHO、HCOOH对CH_3OH刺激矮牵牛生长以及2 mM ~(13)CH_3OH代谢的影响 | 第37-39页 |
| ·添加Gly、羟胺对CH_3OH刺激矮牵牛生长以及2 mM~(13)CH_3OH代谢的影响 | 第39-42页 |
| ·添加不同Cl化合物对矮牵牛中NaH~(13)CO_3代谢的影响 | 第42-44页 |
| ·讨论 | 第44-51页 |
| ·甲醇处理对矮牵牛叶片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 | 第44-45页 |
| ·矮牵牛中的CH_3OH代谢途径与代谢机制 | 第45-49页 |
| ·CH_3OH刺激矮牵牛生长的机理 | 第49-51页 |
| 第三章 矮牵牛甲醇刺激上调基因的分离与鉴定 | 第51-79页 |
| ·材料与方法 | 第51-62页 |
| ·甲醇处理矮牵牛叶片SSH文库的构建 | 第51-59页 |
| ·矮牵牛的甲醇处理及样品的收集 | 第51页 |
| ·总RNA提取与纯化 | 第51-52页 |
| ·mRNA的分离 | 第52-53页 |
| ·cDNA的合成 | 第53-54页 |
| ·RSaI酶消化双链cDNA | 第54页 |
| ·Tester cDNA与接头连接 | 第54-55页 |
| ·两次抑制性差减杂交 | 第55页 |
| ·PCR扩增 | 第55-57页 |
| ·大量PCR及PCR产物回收 | 第57页 |
| ·PCR产物的TA克隆 | 第57-58页 |
| ·连接产物转化 | 第58页 |
| ·菌液PCR筛选 | 第58页 |
| ·序列测定及生物信息学分析 | 第58-59页 |
| ·RT-PCR分析 | 第59-62页 |
| ·样品的甲醇处理及叶片的收集 | 第59页 |
| ·引物设计 | 第59-61页 |
| ·RNA的提取与纯化 | 第61页 |
| ·cDNA第一链的合成 | 第61页 |
| ·PCR | 第61-62页 |
| ·结果分析 | 第62-74页 |
| ·甲醇处理矮牵牛叶片正向SSH cDNA文库的构建及功能聚类 | 第62-73页 |
| ·矮牵牛中甲醇诱导基因表达谱分析 | 第73-74页 |
| ·讨论 | 第74-79页 |
| 第四章 总结与展望 | 第79-81页 |
| 参考文献 | 第81-87页 |
| 致谢 | 第87-88页 |
| 附录A | 第8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