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1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24页 |
1 植物高温逆境生物学 | 第11-17页 |
·植物适应高温的生理基础 | 第11-14页 |
·钙离子 | 第11-12页 |
·激素代谢与运输 | 第12-13页 |
·光合作用 | 第13-14页 |
·植物响应高温逆境的生化机制 | 第14-16页 |
·糖代谢 | 第14页 |
·HSP及分子伴侣家族蛋白 | 第14-15页 |
·ROS代谢与平衡 | 第15-16页 |
·植物适应高温逆境的分子机理 | 第16-17页 |
·转录因子 | 第16-17页 |
·逆境相关蛋白质组学 | 第17页 |
2 微阵列技术研究进展 | 第17-20页 |
·微阵列技术简介 | 第17页 |
·微阵列数据的挖掘 | 第17-19页 |
·聚类和分类的方法 | 第18页 |
·计算智能方法 | 第18-19页 |
·微阵列技术在植物逆境研究中的应用 | 第19-20页 |
3 植物启动子研究进展 | 第20-23页 |
·组成型启动子 | 第20页 |
·组织特异性启动子 | 第20-21页 |
·诱导型启动子 | 第21-22页 |
·启动子元件预测与功能鉴定 | 第22页 |
·诱导型启动子的应用 | 第22-23页 |
4 本论文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 第23-24页 |
第二章 水稻幼穗高温表达谱数据分析 | 第24-44页 |
1 材料 | 第24页 |
·水稻材料、芯片 | 第24页 |
·仪器、试剂 | 第24页 |
2 实验方法 | 第24-27页 |
·热激处理 | 第24-25页 |
·微阵列杂交与微阵列数据标准化 | 第25页 |
·微阵列数据筛选、聚类和功能分类 | 第25页 |
·共表达基因的启动子分析 | 第25-26页 |
·qRT-PCR分析 | 第26-27页 |
·ROS分析 | 第27页 |
3 实验结果 | 第27-36页 |
·微阵列数据重复性分析 | 第27页 |
·差异表达基因分析 | 第27-29页 |
·热激响应基因的鉴定 | 第29-31页 |
·热激响应基因的表达规律分析 | 第31-32页 |
·水稻幼穗中热激响应基因的主要功能分类 | 第32-35页 |
·转录因子 | 第32-33页 |
·Hsp基因 | 第33页 |
·转运蛋白 | 第33-34页 |
·ROS相关基因 | 第34页 |
·信号传导相关基因 | 第34-35页 |
·共表达聚类基因的启动子分析 | 第35页 |
·基因表达水平的qRT-PCR验证 | 第35-36页 |
4 讨论 | 第36-44页 |
·转录调控在水稻幼穗对高温的响应中具有重要作用 | 第36-38页 |
·Hsp在热激响应中的重要性 | 第38页 |
·基因表达水平的显著变化与高温条件下细胞稳态的维持 | 第38-39页 |
·热激信号传导有助于细胞稳态的重建 | 第39-40页 |
·水稻幼穗在高温胁迫响应过程中的交叉应答 | 第40-44页 |
第三章 水稻剑叶高温表达谱数据分析 | 第44-60页 |
1 材料 | 第44页 |
·水稻材料、芯片 | 第44页 |
·仪器、试剂 | 第44页 |
2 实验方法 | 第44-45页 |
·热激处理 | 第44-45页 |
·微阵列杂交与微阵列数据标准化 | 第45页 |
·微阵列数据筛选、聚类和功能分类 | 第45页 |
·qRT-PCR分析 | 第45页 |
3 实验结果 | 第45-55页 |
·微阵列数据重复性分析(聚类图和相关性系数) | 第45页 |
·差异表达基因分析 | 第45-47页 |
·热激响应基因的鉴定 | 第47-48页 |
·热激响应基因的表达规律分析 | 第48-49页 |
·主要功能聚类与通路分析 | 第49-54页 |
·转录因子 | 第49-50页 |
·Hsp基因 | 第50页 |
·糖代谢 | 第50-52页 |
·次生代谢 | 第52-53页 |
·泛素-蛋白酶系统(UPS) | 第53页 |
·光合作用中的光反应 | 第53-54页 |
·基因表达水平的qRT-PCR验证 | 第54-55页 |
4 讨论 | 第55-60页 |
·转录调控在水稻剑叶对高温的响应中具有重要作用 | 第55-56页 |
·Hsp与水稻剑叶的高温适应性 | 第56-57页 |
·代谢相关基因与剑叶的高温耐受性 | 第57-58页 |
·蛋白质的特异性降解与剑叶的高温耐受性 | 第58-59页 |
·高温显著抑制水稻剑叶的光反应系统 | 第59-60页 |
第四章 三个逆境相关水稻启动子的功能鉴定 | 第60-72页 |
1 材料 | 第60页 |
·水稻材料、菌株、质粒 | 第60页 |
·仪器、试剂 | 第60页 |
2 实验方法 | 第60-63页 |
·微阵列数据分析与候选基因的qRT-PCR验证 | 第60-61页 |
·候选基因启动子的生物信息学分析 | 第61页 |
·启动子的克隆 | 第61-62页 |
·根癌农杆菌介导的水稻遗传转化与PCR筛选 | 第62页 |
·逆境处理后的GUS检测 | 第62-63页 |
3 结果与分析 | 第63-70页 |
·微阵列数据的分析与qRT-PCR验证 | 第63-64页 |
·启动子序列分析 | 第64-65页 |
·启动子片段的克隆 | 第65页 |
·水稻遗传转化和PCR筛选 | 第65-66页 |
·逆境处理后的GUS检测 | 第66-70页 |
4 讨论 | 第70-72页 |
全文总结、创新点与下一步研究计划 | 第72-73页 |
参考文献 | 第73-91页 |
致谢 | 第91-92页 |
作者简介 | 第92-93页 |
附录 | 第93-12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