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淮丘陵易旱地区塘坝系统可供水量的计算研究
| 摘要 | 第1-7页 |
| ABSTRACT | 第7-9页 |
| 致谢 | 第9-14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14-20页 |
| ·问题的提出及研究意义 | 第14-17页 |
| ·塘坝系统的研究意义 | 第14-16页 |
| ·塘坝可供水量研究意义 | 第16-17页 |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7-18页 |
| ·本文的主要内容和研究思路 | 第18-20页 |
| 第二章 塘坝系统可供水量的概念分析 | 第20-27页 |
| ·可供水量的概念 | 第20-21页 |
| ·可供水量的影响因素 | 第21-22页 |
| ·塘坝可供水量的计算方法 | 第22-27页 |
| ·兴利调节计算 | 第23-24页 |
| ·简化计算法 | 第24-25页 |
| ·比值法 | 第25-27页 |
| 第三章 江淮丘陵易旱区干旱成因分析 | 第27-32页 |
| ·研究区域农业可供水量不足现状 | 第28-32页 |
| ·水资源情况 | 第28页 |
| ·水利工程设施 | 第28-30页 |
| ·种植结构 | 第30页 |
| ·灌溉技术水平 | 第30-32页 |
| 第四章 江淮丘陵易旱区塘坝可供水量计算 | 第32-58页 |
| ·数据准备 | 第32页 |
| ·计算方法 | 第32-40页 |
| ·典型区域 | 第32-33页 |
| ·参考作物蒸腾量计算 | 第33-34页 |
| ·灌溉需水量计算 | 第34-35页 |
| ·塘坝来水量计算 | 第35-37页 |
| ·可供水量的计算 | 第37-39页 |
| ·结论 | 第39-40页 |
| ·可供水量计算成果分析与研究 | 第40-54页 |
| ·区域特征相似性研究 | 第41-44页 |
| ·成果分析 | 第44-54页 |
| ·提高研究区域塘坝可供水能力的措施研究 | 第54-58页 |
| ·节水灌溉工程治理措施 | 第54-55页 |
| ·非工程节水治理措施 | 第55-58页 |
|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 | 第58-60页 |
| ·结论 | 第58-59页 |
| ·展望 | 第59-60页 |
| 参考文献 | 第60-65页 |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65-6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