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农作物论文--禾谷类作物论文--麦论文--小麦论文

西藏半野生小麦第二部分同源群相关性状的分子标记

摘要第1-5页
ABSTRACT第5-8页
1. 文献综述第8-19页
   ·小麦的分类及演化第8-9页
   ·西藏半野生小麦研究现状第9-13页
     ·西藏半野生小麦细胞学研究第10-11页
     ·西藏半野生小麦生化与分子学研究第11-12页
     ·西藏半野生小麦起源的几种学说第12-13页
   ·包壳性状基因定位的研究进展第13-14页
   ·SSR分子标记第14-15页
     ·SSR分子标记在小麦中的发展与应用第14-15页
     ·SSR标记的分析程序第15页
   ·QTL分析的原理与方法第15-16页
     ·QTL分析原理第15-16页
     ·QTL定位的方法第16页
   ·小麦QTL定位常用群体第16-18页
   ·立题依据第18-19页
2. 实验材料和方法第19-25页
   ·实验材料第19-20页
     ·植物材料第19页
     ·性状调查第19-20页
     ·微卫星引物第20页
     ·主要实验仪器第20页
     ·相关软件分析第20页
   ·实验方法第20-25页
     ·DNA提取与检测第20-21页
     ·PCR扩增第21-22页
     ·变性第22页
     ·电泳检测第22页
     ·药品的配置第22-23页
     ·银染流程第23-24页
     ·数据的收集与转换第24-25页
3. 结果与分析第25-32页
   ·数据与农艺性状分析第25-26页
     ·农艺性状分析第25-26页
   ·连锁图谱的构建第26-30页
     ·SSR分子标记的偏分离分析第26-28页
     ·连锁图的制作第28-29页
     ·QTL定位分析第29-30页
   ·包壳性的QTL定位与分析第30-32页
4. 讨论第32-35页
参考文献第35-40页
致谢第40页

论文共4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人工改造的几丁质酶基因和葡聚糖酶基因在玉米中的遗传转化
下一篇:马铃薯试管薯壮苗与诱导结薯培养组合筛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