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观点开示制度研究
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8页 |
目录 | 第8-10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0-16页 |
·选题背景及意义 | 第10-12页 |
·选题背景 | 第10-11页 |
·选题意义 | 第11-12页 |
·文献综述 | 第12-15页 |
·研究方法和内容 | 第15-16页 |
第2章 法律观点开示制度的基本内容 | 第16-23页 |
·法律观点开示的概念界定 | 第16-19页 |
·法律观点开示的概念 | 第16-17页 |
·法律观点开示制度的内涵 | 第17-19页 |
·法律观点开示与释明的关系 | 第19-23页 |
第3章 我国设立法律观点开示制度的必要性 | 第23-31页 |
·当代中国民事诉讼的价值取向要求 | 第23-25页 |
·我国民事诉讼模式转型的必然要求 | 第25-27页 |
·践行能动司法理念的要求 | 第27-28页 |
·防止法律适用上的突袭裁判 | 第28-29页 |
·确立约束性辩论原则的现实要求 | 第29-31页 |
第4章 我国法律观点开示制度的现状分析 | 第31-37页 |
·我国法律观点开示制度的立法现状 | 第31-33页 |
·立法规定极不完善 | 第31页 |
·存在问题分析 | 第31-33页 |
·我国法律观点开示制度在司法实践中的探索 | 第33-37页 |
·司法实践的初步探索 | 第33-35页 |
·实践中存在的不足 | 第35-37页 |
第5章 法律观点开示制度的构建 | 第37-49页 |
·法律观点开示制度的域外经验 | 第37-42页 |
·德国的法律观点指出义务与听审请求权 | 第37-39页 |
·日本的法律问题指出义务与司法判例 | 第39-40页 |
·法国的法律观点开示义务与对审原则 | 第40-41页 |
·小结 | 第41-42页 |
·我国法律观点开示制度的具体构建 | 第42-49页 |
·基本的路径选择 | 第42-43页 |
·具体的制度设计 | 第43-49页 |
结论 | 第49-51页 |
参考文献 | 第51-54页 |
致谢 | 第54-55页 |
附录A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及完成的论文目录 | 第5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