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谢 | 第1-6页 |
摘要 | 第6-7页 |
Abstract | 第7-10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15页 |
·课题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 第10-11页 |
·交流伺服系统发展研究概况 | 第11页 |
·交流伺服系统的发展方向 | 第11-12页 |
·交流伺服系统现代控制策略的发展 | 第12-13页 |
·永磁同步电动机交流伺服控制系统组成 | 第13-15页 |
第二章 永磁同步电机的数学模型 | 第15-22页 |
·永磁同步电机结构及种类 | 第15-16页 |
·永磁同步电机的坐标变换的基本原理 | 第16-19页 |
·三相定子坐标系和两相定子坐标系的关系 | 第17-18页 |
·两相定子坐标系与同步旋转坐标系之间坐标变换 | 第18-19页 |
·永磁同步电机的数学模型 | 第19-22页 |
第三章 永磁同步电机伺服系统的矢量控制 | 第22-36页 |
·永磁同步电机的矢量控制方法 | 第22-26页 |
·矢量控制的原理 | 第22-24页 |
·矢量控制的实现 | 第24-26页 |
·永磁同步电机矢量控制系统的脉宽调制技术 | 第26-36页 |
·PWM 原理 | 第26-27页 |
·SVPWM 控制原理 | 第27-31页 |
·SVPWM 算法的实现 | 第31-36页 |
第四章 基于 SIMULINK 的永磁同步电机矢量控制仿真研究 | 第36-51页 |
·空间电压矢量控制伺服系统仿真实现 | 第36页 |
·各模块的搭建 | 第36-43页 |
·电流和速度 PI 控制模块 | 第37页 |
·坐标系之间相互转换模块的搭建 | 第37-39页 |
·SVPWM 的 Matlab 实现 | 第39-43页 |
·仿真系统的总体结构 | 第43页 |
·仿真实验 | 第43-51页 |
第五章 模糊理论在矢量控制中的应用 | 第51-64页 |
·模糊控制系统组成及工作原理 | 第51-53页 |
·模糊控制系统的组成 | 第51-52页 |
·模糊控制原理 | 第52-53页 |
·参数自整定模糊-PI 控制器 | 第53-57页 |
·模糊控制器的整体设计 | 第54-55页 |
·隶属函数和模糊控制规则 | 第55-57页 |
·系统仿真 | 第57-64页 |
·空载启动下永磁同步电机的仿真 | 第57-60页 |
·系统突加负载仿真分析 | 第60-64页 |
第六章 总结和展望 | 第64-65页 |
参考文献 | 第65-67页 |
作者简历 | 第67-69页 |
学位论文数据集 | 第69-70页 |